> 不好意思,不知道,没听说过。
做酱板鸭的地方。
哦哦,原来是槐树村啊,是个好地方。
能做出这个么美味的酱板鸭的地方,能不是个好地方吗?必须是。
当时的叶剑锋......风中凌乱了好几秒才回过神来。
来到河西公社后,叶剑锋就着重了解了槐树村的养殖场还有陈喜这个养殖技术员,然后再对比了县城的养殖场。
为什么不对比河西公社的养殖场?
因为没有必要。
河西公社的养殖场就养着那么三两只猪,但养猪工人却有四五个,是公社领导安排家人工作的重点地方。
呵呵。
杀一头猪,可能还不够工人分肉。
养殖场?
不算。
只能算养猪栏,河西公社养猪栏。
叶剑锋看不上,直接忽略掉,把槐树村的养殖场和县城的养殖场对比。
县城养殖场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下面村所需要的猪崽都出自于县城养殖场,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员。
但听说他们一只母猪最高的产量是八只小猪崽,还不一定能全部成活。否则,猪崽也不会这么紧缺了。
为什么村里养猪都需要提前去公社报名,然后去县城预定数量,然后排额?
因为猪崽紧缺,安排不过来。
有时候报名迟了,就只能等下一批。
至于质量如何?
县城养殖场怎么安排就怎么接,不能挑挑拣拣。
以前因为河西公社养猪的村不多,需要的猪崽也不多,所以县城养殖场总是把他们安排在最后。
觉得猪崽不好?
那就不要啊。
这么一点数量在县城养殖场看来,可有可无。
怎么办?
小就小吧。
弱就弱吧。
用心照顾总能长大,比没有的好。
现在,槐树村也有养母猪的技术了,而且生下来的猪崽比县城的更多更壮更健康。
周围不少村都过来问,能不能来槐树村换猪崽?
暂时不行。
因为槐树村的养殖场也缺猪崽,要紧先供给养殖场。
当初陈喜决定养母猪,就是为了降低猪崽成本,希望有一天养殖场的猪崽能自给自足。
有陈喜在,养殖场的养殖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这一年来,陈喜有时间就教村里人怎么养鸭、养猪,很多人的技术虽然比不上陈喜,但应该不比县城养殖场的技术员差。
所以,扩大规模完全没有问题。
其实,养殖场目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酱板鸭作坊。
原料不足,成本太高,没有保质保鲜技术,不适合长途运输......还有包装也不卫生,不精致......从制作工序到包装,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好几个问题来。
黄统一点点头,“等苏糖回来,我们再详细讨论。”
此时的苏糖在干什么?
已经到了东岸公社前进村村口的苏糖正在声泪俱下地为自己老爹讨要公道。
第371章 槐树村的小猪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