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家小孩就是最好的,全世界最好,不接受任何反驳。
但是,也不得不入乡随俗地略谦虚,“嘻嘻。他们是很好,但也没有别人说的这么好。一般般的好,一般般的啦。”:???
马文明笑了笑,一眼就看穿了苏糖喜欢被夸赞的本质。
紧接着,马文明又夸了陆天明和大宝,因为这两小孩实在是太出名了,简直就是人人都恨不得偷回家抢回家当儿子。
听说有不少人开玩笑地和陈川流说起娃娃亲,但却被陈川流一脸苦相地委婉表示,儿子的事情他做不了主,准确地说是家里所有事情他都做不了主,家里是苏糖说了算。
名副其实的妻管严。
但陈川流当得高兴。
苏糖和马文明聊得高兴,聊孩子,聊陈川流,然后不知道怎么的就聊到了河西公社还有槐树村。
马文明说他的小姨子,也即是柳叶的妹妹柳红也正在河西公社当知青,但不知道具体那个村子。
“......我听岳父说起过,听说她常写信回来说河西公社的人很热情淳朴,忠厚老实,对她很好,很照顾。”
为了这个下乡的小女儿,岳父岳母没少操心,没少给她寄钱寄东西,就怕她报喜不报忧。每次收到乡下来的信,虽然每次都说生活很好,被村里人关心和照顾,但岳父岳母还是担心,因为小姨子在信里说,‘在乡下过得并不比家里差。
这一听就是假话。
谁不知道乡下什么生活?
乡下的生活条件怎么能和城里比?
再说,附近邻居也不是没有下乡的孩子,一个个都写信回来哭诉生活艰难,一个个都希望家里想办法让他们回来。
再看看难得回家探亲的知青,一个个面黄肌瘦,憔悴苍老,明明才下乡一两年却像老了十几二十岁。
小姨子本来就娇气,在家里娇宠着长大,怎么能适应得了乡下的生活?岳父岳母又怎么能不担心?
但是,人已经下乡了,即使担心也没有办法,只能多给她寄东西。但又担心东西不能到她的手里,怕被人给贪了,昧下。
为人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
现在听说苏糖正好是河西公社的人,马文明就想着要是能不能请苏糖这个本地人多照顾照顾?
这样,小姨子在乡下的生活应该也能容易些。
虽然没有见过小姨子,但马文明不止一次地听妻子说过妹妹娇气,担心妹妹在乡下活得艰难。
“具体那个村?”
马文明也不知道具体那个村,就知道大概是河西公社下的一个小村。
“柳叶,柳红在河西公社那个村当知青?”
柳叶明显愣了下,嘴角僵硬,笑容尴尬,“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苏糖挑挑眉头,这就是她不喜欢柳叶的原因,和丈夫说担心妹妹在乡下生活不好,却不知道亲妹妹在那个村当知青。
细品,细品,就只剩下两个字,呵呵。
马文明并没有多想,以为是妻子忘记了,“我记得岳母好像说过养鸭子什么的......”
“那就是我们村啊。河西公社,槐树村,我们村养鸭子,有大规模的养殖场,还制酱板鸭和腊鸭等熟品鸭销售,目前已经销往了省城,相信再过不久,还往周边省推广铺设......”
第312章 细品,就剩下呵呵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