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列车员的安排,苏糖带着一群小屁孩还算轻松,路上还能时不时地回答小屁孩们的天真幼稚问题,还能一起玩玩小游戏。
苏糖一边吐槽列车速度和环境,一边回答小屁孩们天马行空的各种问题,然后一起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傻乐。
窗外的景色也随着列车的前行而慢慢改变,从南方到北方,从青绿到枯黄。9月底,南方还是一片青绿,但北方却已经开始枯黄。
偶尔还能看到落叶飘飞的美景,当更多的是尘土飞扬。:???
摸一摸脸颊,是满手的尘,挠一挠,满指甲的土。苏糖感觉脸颊厚了两寸,头发重了两斤,全是尘土。
扭一扭,甩一甩,立刻尘土飞扬。
苏糖不自在地挠挠有些痒的脖子,后悔探亲了。
这样的车速,她就应该一直窝在槐树村。
“妈妈,冷。”
“嗯。冬天到了。”
北方的冬天总是来得这么早,才九月底就已经开始冷了。
小屁孩们穿上了外套,车窗外的庄稼也从稻谷变成了小麦,但都一片金黄。小屁孩们好奇这种变化,缠着苏糖让她讲南北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南北方差异巨大......南方,多种水稻为主,例如我们槐树村就属于南方,大部分田里都种着水稻,喜欢吃米饭,零食也是炒米饼、米糕......北方则多种小麦,喜欢面食、例如馒头、包子、面条......”
苏糖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南北方的差异。
不简单也不行,因为她的知识储备也让她深奥不起来。当初学习的地理知识早就忘光光,还给地理老师了,所说的不过是常识,或者平时旅游的所见所闻。
“南北方差异最明显的就是冬天的气温......气温、饮食文化等等都有差异,因为交通不便,南北方的人来往不多,交流不多,这种差异被放大,但随着交通的变迁、发达,以后南北差异会逐渐减少,南北方的人也会因为走动、迁移而慢慢融合......食物、服装、习惯等等也会因为交流的频繁而慢慢融合从而模糊南北界限。”
曾经北方秋裤、南方丝袜,但随着保暖神器的诞生,不管北方南方冬天的时候都一条保暖神裤就足够了。
几十年后,走在大街上已经很难再从衣着、语言,甚至饮食上区分南方北方人了。
其实,苏糖对这个时代的南北方认知是很少的,就略知皮毛而已。但不妨碍她滔滔不绝,曾经的旅游不是白浪费钱的。
一直安静的林念军看一眼一边说一边双手比划的苏糖,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一个敢说一个敢信。
这群小屁孩是真的相信苏糖所说的,相信以后有了更快捷的交通工具,从南方到北方‘嗖‘咻的一下就到了。
为什么是‘嗖‘咻?
因为‘嗖是提速后的火车,‘咻则是飞机。
林念军点点头,梦想很好。
苏糖还在和孩子讨论火车、飞机,甚至地铁、高铁......让大家畅所欲言,开发脑洞畅想......孩子们还想到做一双能飞的翅膀,需要出门就装上,然后‘扑哧扑哧就到了,还能顺便看看风景,也不用担心路不好......
苏糖点头赞同,“很好。”还不用担心堵车。
果然,孩子的脑洞才是无限广阔不受限制的。
林念军嘴巴颤颤,“是不是想太多了?”
空想吧?
领导不是说空想要不得,要落实到实践?
第246章 南北差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