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我们根绝机甲的钢丝绳的长度来计算出机甲大臂往上的钢丝绳需要释放出多少的钢丝绳,这个钢丝绳被释放后,机甲的大臂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朝着机甲下方下落的。还有一种钢丝绳的其他方案,另一种逻辑方案是让钢丝绳的往上的和往下的一起控制机械手臂的往下落的动作。意思是当机甲的大臂想往上运动的时候,这个时候机甲大臂的钢丝绳会拉着机甲往上运动的,当机甲的大臂想往下运动的时候,这个时候为了让机甲的大臂下落的时候又一个更加快的速度,这个下落的速度是要超过单纯的重力的影响的,因此这个时候机甲的大臂往上的钢丝绳只是放松的话根本不够用的,因此这个时候需要把机甲的大臂的往下的钢丝绳收一下,让机甲的大臂在下落的时候不仅受到机甲的大臂的往下拉伸的力同时受到星球重力的影响,这样子可以让机甲的下落的速度实现一个超过重力的速度,或者是像传统的机器人那样直接给机甲两个齿轮也是可以的,在机甲的大臂的位置弄上一个齿轮来控制机甲的往左运动和往右的运动,在机甲的大臂和小臂的连接处再弄上一个齿轮,控制机甲的小臂部位相对于机甲的大臂的往上的运动和往下的运动。不管用什么方法吧,只要是能够实现机甲的大臂和小臂的运动即可,因此这个你也不必纠结。”
刘云绝对实际上还是传统上的机器人的设计在抗重力这方面更有优势,传统的机器人在设计的时候更加的牢固,假如采用钢丝绳的方式在平时的时候还好说,在机甲脸朝地面的时候就麻烦了,当机甲的面部朝着地面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机甲由于重力的方位变了,也就是变成了机甲的大臂方向改变了,原先设计的机甲的逻辑方案就没有办法再适用了。打个比方吧,当机甲的面部朝着地面的时候原本的设计是机甲的大臂在抬起的时候是由机甲的往上的钢丝绳来完成,现在要变成由机甲的往下的钢丝绳来完成拉伸的动作了,当然了,这个动作只是相对的而已,真正致命的是逻辑上的错误。也就是说当机甲的面部朝下的时候,原本受重力影响的是机甲的大臂的下面的钢丝绳,而当机甲的面部朝着地面的时候,这个时候机甲受重力影响的成了机甲的大臂的下面的钢丝绳,因此假如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逻辑让机甲控制手臂运动的话,这个时候很明显机甲的程序就紊乱了,所以说要想办法控制机甲的钢丝绳的运动才行。
这个时候怎么做呢,还是非常的简单的,只需要重新设计一下机甲的逻辑,并不是把原来的机甲的逻辑给去掉,只是在原本机甲的逻辑里加上一个新的逻辑。当机甲的面部朝着地面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改变机甲的大臂的往上的钢丝绳和往下的钢丝绳对机甲的拉伸动作。
第132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