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逐渐的从呈现一个角度,慢慢开始变成180,当小腿和大腿呈现出180度的角度后,实际上此时的整个右腿只是大腿和小腿处于同一直线上,整个右腿和地面是不垂直的。这时候需要一个感应装置对整个右腿的位置进行感应,当检测到整条右腿和水平面是一个钝角的时候这时候控制中心操控机械脚踝处的齿轮使整个右腿的角度移动,慢慢的等落下的整个右腿处于垂直水平面的时候才能继续移动左脚。
此时右腿的位置已经垂直于整个水平面了,这时候要锁死右腿大腿和小腿的连接处,防止大腿和大腿打滑的现象。当右腿得大腿和小腿锁死后,以右腿整个腿为支撑开始移动机甲的左腿。右腿的位置固定好了之后,再抬起左腿的大腿来。
此时需要对机械大腿进行一个控制,这个控制可以依然用拉伸钢丝绳的方法来处理,也可以用齿轮的方法来处理,由于这个地方需要的力量比较大,因此刘云打算在大腿这个位置用齿轮的方式来操控着机甲的大腿抬起,根据需要的脚步大小可以把大腿抬起的角度设定为30度,45度和90度,当大腿和水平面的角度是30度的时候毫无疑问大腿此时能迈出的距离是最小的当大腿和水平面的角度是45度的时候,此时整条腿迈出的距离远了一些,当大腿和水平面是90度的时候,这时候的腿可以迈出更远的距离。
而脚踝处齿轮的区间值需要根据大腿每次迈出的距离进行取舍,因为大腿抬起的角度越大,最终腿部与脚掌形成的距离也就越大,这时候就需要记录下来,把这个值设置在脚踝齿轮的活动区间里,依次记录大腿处于0度脚踝处的齿轮需要一个什么值才能使整条腿和地面处于垂直位置,等把脚踝处齿轮的区间值确定了后就可以根据这个记录的值进行量产了,同时此时也算是完成了大腿和小腿以及脚部的配合,只有这种静心的设计才能使机甲1.0更好的模拟人类的走路行为。
接着说右腿走完固定后如何使左腿前进,因为已经设定好了脚踝处的区间值,这时候操控者可以给左腿处的齿轮下达转动的命令,左腿大腿处的齿轮转动,带动左腿大腿的移动,这时候左腿大腿与垂直面呈现出一个角度,再把整个左腿落下,首先接触地面的肯定是左腿的小腿了。当左腿的小腿接触到地面后首先使左腿大腿和小腿的连接处于一条直线上,可以用卡扣的方式使大腿和小腿处在一个直线上,也可以通过齿轮操控的方式使大腿和小腿处于一个直线上。当大腿和小腿处于同一个直线上后,再操控着位置感应器感应整条左腿的位置,当检测到左腿和水平面不是90度的时候开始移动脚踝处的齿轮,这时候整个左腿慢慢的改变位置直到垂直于水平面,左腿和右腿都垂直于水平面,脚步就算是设计完成了。
第111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