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炎国可以为将的不少,可以独领一军的却没有。
      或者说有,只不过现在的选拔机制没有发现罢了。
      毕竟炎国现在的选拔机制,最受欢迎的还是大考,但是大考考的不是领兵打仗,而是百家学说一类的,所以对于将军的选拔机制几乎没有。
      只能借助举荐一类的,太危险在介绍的几人,说白了就是在举荐。
      “新军的主要目的是接管洛郡,并不需要别人大规模的战斗。
      就让龚立暂领新军好了。只有军职没有军衔,以后立功了可以授予军衔。
      杨青不动,毕竟忠义军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厉将军还是戴罪之身,他一个人也管不了。
      让杨佑廷和庞合两人为副将,从近卫军挑选出来两千士兵为骨干,立刻创建新军。
      新军人数暂定为两万人好了。”
      因为厉夏想要新军快速的形成规模,不能让他们成为光杆司令,这样组建完成的话,估计到明年了。
      所以抽调了两千近卫军当做新军的框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
      如今近卫军没有立功的机会,只能够熬资历。
      时间长的话,恐怕会变成老爷兵,中看不中用的。
      所以厉夏给近卫军立功的机会,而且起点都比其他人高,能不能立功就要看他们的本事了。
      旁边桌子上的孙平,根据厉夏等人商议的结果,快速的起草诏书。
      接着有人把诏书拿到了厉夏面前的桌子上。
      厉夏查看无误之后,立刻盖上章。
      接着其他的人过来,把诏书带出去下命令。
      自从王后整治王宫之后,这些流程就形成了。
      一方面是为了规矩,有了流程才有规矩,不然这诏书谁去下命令啊,有了流程的话,大家的职责就分清楚了。
      另一方面,有了流程事情的处理就方便了很多,简直是流水化的处理,节约了效率之类的。
      孙平在一旁只带着耳朵听,把诏书拟好就传到厉夏那里,或者说让大臣过目一下,接着有专人负责传。
      王宫有四监十二御,自然有负责传诏书的。
      至于孙平,如今算是内官吧。
      廷议郎没有具体职责范围,也没有具体的大小划分,相当于秘书助理一样的。
      王后跟厉夏说过这个孙平,说他颇有学识,还是孙夫子的儿子,让厉夏先用着,用着不好再换不迟。
      反正厉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也就同意了王后的建议。
      虽然只有一个多月,但是孙平很少说话,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他说他成了廷议郎,就只带来了脑子和耳朵,没有带嘴巴和眼睛,所以对于王宫里面的事情,自己廷议的事情,他是看不到说不出的。
      对于这种觉悟,厉夏还是挺满意的。
      如今大臣足够多,商议事情的人有的是,不再像以前那样,廷议郎还要说这说那一类的。
      “启禀大王,洛城城主方寸山推荐一位人才给大王,如今正在宫外候着,说是可以解决大王最忧虑的问题。”
      “哦?”

第558章 海大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