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小民免尊姓周,单名一个通字。”
“周掌柜是何方人士?”王中华继续问道。
“小民凤阳县人。”周通回禀道。
“龙兴之地,都是父老乡亲,很好!”王中华点了点头。
“大人快屋里请!”在外边说话也不叫个事,周通连忙请王中华一行人进屋。
进了店铺,王中华四处打量了起来。
货架上摆满了笔墨纸砚,古代对这些物件有个别名叫做‘润色先生。
王中华看不懂这些,周通便耐心介绍了起来,有各种动物的毛制成的笔毫,还有各种木材的笔管,各地几个比较有名的砚台和纸张,另外就是一些墨了。
除了文房四宝,文人书房里的一些配套物件也不少,有笔架、笔筒、印盒、笔洗、砚匣、印泥、墨盒等等,看的人是眼花缭乱。
王中华频频点头,不管听不听得懂,总是要装一下的,要不然他这个官员的身份就要掉价了。
“周掌柜的生意如何?”王中华问道,别的咱不懂,但论经营管理方面,想来你也是不如我的。
周通叹了一口气后说道:“不瞒大人,县城有同类商铺五家,小民初来乍到,没有形成口碑,勉强维持生计。”
王中华点了点头,但他只说对了一半,还有另外的一半原因,就是此地的文人不多,临淮县不是个大地方,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王中华琢磨了一会儿后,对他说道:“商业的成功,首先要形成一个品牌的效应,这样吧!镜心斋与江华公司联合办个活动。”
“大人说的江华公司,就是那个日进斗金的商行?”周通问道。
江华公司太有名了,外地客商来此地的商业行为,大部分是冲着这个大商行来的,如果能跟江华公司搭上关系,想来也是一件美事。
“对!你和这家商行联合办一个文学大赛,书法、诗词、绘画、文章都行,四个赛道评优,设立大奖,只要你的镜心斋打出名号,生意何愁不好?”王中华与他解释道。
这回换周通来思索了,这是好事吗?细想之下,绝对是一件好事情,但设立大奖,自己能承担的起吗?
第319章 文学大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