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2 章 朝气蓬勃的大明[1/2页]

回到明朝做皇二代 黛莱美用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华灯初上,看守宫门的力士们将一道道厚重的宫门关闭了起来。
      “吱吱嘎嘎”的声响中,喧闹了一整天的南京城也慢慢的沉寂了下来。一些喝了花酒,刚从勾栏处出来醉醺醺的读书人也趁着巡城的兵马没到来之前,在巷子里匆匆的向着住处赶着。
      那些依旧传出声响的“销金窟”里依旧是灯红酒绿。在一声声放浪形骸的大笑声中,夹杂着一阵阵的娇莺啼转。彩袖飘舞间,不难发现,那些依红偎柳的都是一些家中颇有资产与权柄的人。
      大明建国已经二十多载了,远离边塞和蛮夷的地方已经渐渐地从元末时的动荡走了出来,慢慢的忘却了被蒙元统治时的不愉快。
      泱泱大明也在二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后,综合国力也有了质的提升。尤其是大明的首善之地南京,更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哪怕老朱同志反贪的力度空前绝后,对待官员也是要求的比较苛刻,俸禄发的是历朝历代最低水平。但能读的起书,获得功名的士子文人又有几个是囊中羞涩的人。
      这个时候红袖添香,可不会惹人诟病。能携三两好友,在莺莺燕燕中吟诗作赋,不但能彰显自己的地位,更是一种放浪不羁、风流倜傥的美谈。
      没错,这就是中国古时候的文化之一,作为现代人你可以鄙视,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太多高雅的诗词歌赋都是植根在市井之中。而且委身在勾栏之所的女子,也不是寻常百姓家的普通女子可以比拟的,她们对琴棋书画也大多精通,这也让他们和读书人之间的共同话题更加的多。
      举杯畅饮时,谈笑风生中,彩袖飞舞间,一首首能传唱千古的佳作就诞生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书生与青楼女子的恩怨故事就诞生了。
      就像我们的诗仙李白同志,人家年少时仗剑游历天下时,洒脱的他每到一处新地方,必定要到勾栏处逛逛。在那种胭脂飘香的氛围下,他把腹中的情怀写了出来,化成一篇篇壮丽的诗篇。
      就连我们的大才子柳永柳姓同志,多少人被他的才情所折倒?可要是细究下来,一生郁郁不得志的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大多都是他在烟花柳巷里的作词赋曲。长时间流连在风月之地的他,就连去世时都有三千青楼女子自主为他送行,这也是一桩美谈。
      于是,承平已久的大明各地,雕栏画栋的青楼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了起来,在很大

第132 章 朝气蓬勃的大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