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寻了一杯已经放凉的茶,毫无形象的就灌进了肚里。
“你说你好好地一个和尚,如此不顾形象,酒肉不忌。让你还俗,你还不肯。你真让人为难啊。”
“殿下说笑了,广孝只是遵循自己的本心罢了。”
姚广孝的回答,朱棣深有同感,他们是同一类型的人,都是那种不喜欢被约束的人,万事都是跟随自己的本心,说白了就是一个不肯安分守己的人。
“你是说,父皇都同意了雄??的提议,这可和当初他定下的规矩不符啊,难道雄??就那样讨他的欢心吗?商议许久才定下来的国策就为了他的三言两语就轻易改变了。他朱雄??好大的脸面啊!”
朱棣气恼的把姚广孝刚放下的杯子扫落在地,京城里老爷子迟迟不肯立下皇储的位置,他这心里就迟迟不得安静,总想着有一天南边会来一队天使带着召令要他回南京入主东宫。
自己大哥朱标死后,朱棣觉得再也没有人能比自己更有资格去接替那个位置了。为此,志同道合的姚广孝安排了几队人马去了秦晋之地,为朱棣想要谋取的事业提前扫平障碍。
“殿下,此事未必不是另外一种契机,朱雄??此举是在明目张胆的招揽武勋,拉拢军心。殊不知在那些文人墨客的眼里,他这就属于离经叛道,儒学已经深入人心,他又不是开国君主,一昧的强调武功与征伐只会让他远离文人的支持。即使将来他继位,那也是朝野混乱,那这样殿下你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姚广孝俨然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双腿盘膝而坐的他,手中却没有佛门子弟平日里拨弄的念珠。
可他忘了朱雄??本身就是开国大将军常遇春的外孙,有了这层关系朱雄??天生就和那些武勋们较为亲近。刚年过五十的凉国公蓝玉和淮西武勋们,又深受太子朱标信重,爱屋及乌下,朱标的铁杆支持者对朱雄??也是言听计从,忠实拥护。
武勋们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早就是家大业大了,朱雄??提议建英烈祠堂,对他们来说意义并不大,战殇的武勋们都有家人四时祭奠着呢!
真正感恩戴德是那些最底层的士兵们,之前他们还担心自己战死域外,变成孤魂野鬼。英烈祠的修建让他们不必担心自己死后魂魄会因留躯在外而不安,他们护佑的大明百姓会记着他们,四时八节会有人祭拜,共享大明气运。
“哈哈,广孝言之有理啊!是本王太急切了一些。父皇年事已高,本王只需静静等待即可,待他把朝政弄得一塌糊涂,本王那时再出兵征伐,现在咱们就低调一些,免得被朝堂的探子看出了端倪。”
朱棣开怀大笑,姚广孝的见解让他近日的愁云舒展开了。
“秦晋那边,人员都到位了吗?可以发动了,那两位也是个麻烦啊,他们手中的力量不比咱们这边的差,只要处理了他们,我的那些侄子们稀松平常,就很容易拿捏了。”
“殿下,此事已经安排下去了,不过此事不能急切,太子,西平侯刚去,要是秦、晋二王再出意外,估计会引起警觉的。咱们还是温水煮青蛙,慢慢的磨吧。咱们又不急于这一时。”
姚广孝依旧是波澜不惊,仿佛那些阴损的计谋不是说自他口,那一双与佛家有悖的三角眼里,不停的闪现凶光。
第53章燕王朱棣的谋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