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章不能亏欠大明英烈[2/2页]

回到明朝做皇二代 黛莱美用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更得不偿失了。”
      方孝孺把心中的担忧讲了出来,书房内的众人也都陷入了沉思。大明军事集团的巨头们都在想着如何能顺顺利利的把英烈祠给立起来。
      “也罢,我这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还怕什么?此事我来做。当年的那些兄弟们不该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死去,大明不该连个名声都不给他们留。”
      汤和打定了主意,此事不能交给朱雄??这个小辈,他的路还有很长,万万不能和文人们背道而驰,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以后将会极大的阻碍政令的推行。
      紫禁城里
      “上位,老臣建议修建英烈祠。”
      “嗯,英烈祠?供奉谁?”
      大明建国初期那些读书人,瞧不上这些泥腿子出身的权贵们,纷纷拒绝入朝为官,导致大明上下政令不通,朱元璋迫不得已简拔官吏于始末,到后期这些待价而沽的文人们见朝中渐渐没了位置这才“出山。”所以大明初期最艰辛的时候,他们这些人没有太多的参与,到能摘果子的时候了,才有文人们相继而出。
      “臣建议给那些为了大明殉国的文武官员,士兵们修祠立碑。以召他们英烈时代守护大明,免得那些死在草原的将士们亡魂游于四野。”
      “他们都是为我们这些人和后代们能安享太平,而征战牺牲的。大明要铭记着他们,必须要承认他们的功绩,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们感恩他们的牺牲。”
      这汤和不是已经辞官荣养了吗?怎么又提议要修个英烈祠,专门去供奉着那些泥腿子?他不知道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已经日渐式微了吗?
      几个过来议事的尚书和侍郎们,不满的咳嗽声充斥着朱元璋的谨身殿。
      朱元璋沉吟了,他在考虑此举的得失。
      修祠立碑事小,但前后干系却对大明以后的影响却很深远,此举可以稳了大明将士们的心,让他们没了后忧,不至于死后无名无姓的被世人渐忘,定能换来士兵们的忠心耿耿。
      而那些文官呢,这样的事情他们肯定也不敢阻拦,但是在时间上肯定会出些幺蛾子。要不然,胆敢说此事不可行的官员明天就不要出门,估计烂菜叶子,臭鸡蛋能满满的丢他一院。性子不好的士兵,拿刀子上门直接片人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你拿自己的之乎者也去和大字不识,只会拿刀拼命的士兵们讲道理?
      “是咱疏忽了,多亏了老兄弟你啊!怪咱,这么多年见惯了生死,习惯了那些哀嚎声,让当年的那些老兄弟们默默无名了这么多年,都是大明的忠烈之辈,咱们不该亏欠于他们。”
      朱元璋也不禁想起了那段南征北战的岁月,想起了那些为自己挡刀挡箭而牺牲的大明子弟,想起了那些背靠着背,力战胡虏血尽而亡的士兵。
      “信国公此言,当重视起来,没有这些为大明牺牲的士兵们,咱们也没有今天的安宁,咱华夏人的脊梁骨也不能挺的这么硬。”
      “工部,礼部,此事你们仔细商议一下,拿个章程,英烈祠要好好的营造,礼仪上更不能短缺。”

第47章不能亏欠大明英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