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章沐英棺椁回南京[1/2页]

回到明朝做皇二代 黛莱美用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几日过后,
      南京城外西郊,
      一支规模不小的送葬队伍慢慢的从西面而来,沐春披麻戴孝的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列。
      他带着御医和朱元璋赐予的上好药材换马不歇人的用最短的时间赶到了西南边陲,可是一切都晚了,西平候沐英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药石无医了。
      于是沐家子弟遵循已故侯爷的遗愿:要落叶归根,陪伴在自己义母的身边,想要在下面继续尽自己未曾尽到的孝道。便一路驱赶着载着沐英棺椁的马车一路跋山涉水的向着南京城赶去。
      安南土司在得知沐英重病之后,便有了联合云南境内尚存的几股势力有了不臣的心思,沐春作为家中长子便果断的代沐英发号施令,拒绝了云南官员的祭拜和自己弟弟沐晟想要一起进京的想法,把云南的军政大权暂时交给了沐晟,以期能稳定住云南的局势。自己则是带着父亲沐英的遗体飞速向南京赶去。
      十几日后,他们终于来到了离南京城只有几十里的一处驿站。在随行的锦衣卫递交了腰牌之后,他们终于第一次进入了驿站休整了起来。
      驿站里的小吏在众人都进去了之后,便拿着交割后的文书骑着快马奔向了南京城。
      奉天殿里,
      朱元璋正和文武大臣们商谈开海的具体事宜。
      六部尚书及侍郎们,翰林里的学士们见事情已成定局,朱元璋已经下令在长江边上开始建造新船了,便不再过多的劝诫了。头顶上这位大佬决定好的事情,在小朝会上只是和大臣们打声招呼,你跟着做就是了,可千万不能硬钢着,他老人家的刀可是依旧锋利着呢。
      明天就是每月一次的大朝会了,这得在下朝后和自己手下里的人打声招呼,这是人家爷孙商议了许久的事,可千万不能在这时候犯了糊涂。和出海走私的那些人有关系的都赶紧撇清吧,朝廷同意开海了,到时跟着大船队一起做外贸,交上一点税又何妨呢?何必为了多出来的那些钱把脑袋别在腰带上,活的朝不保夕呢?
      淮西的那些勋贵们一听说这是吴王朱雄??提议出来的,那还有啥说的,就单纯的支持呗。要兵,还是要粮总之就是一句话的事。
      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两个人的心里更加的活跃起来了,朱雄??这是参与到了国策中来了,虽然二人都被朱元璋撸了军权,但此时的二人并没有一丝的埋怨。他们都明白这是在等朱雄??登基之后再重用他们,朱元璋这是在给自己大孙子铺路呢,常家一系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正当众人在其乐融融的商议如何经略南洋时,一个锦衣侍卫急匆匆的冲到店门前,大太监黄成赶紧出去询问一番,殿里正商议军国大事呢,可不敢打搅了。他出去的轻快,可回来时却磨磨蹭蹭的,手里拿了一份文书,脸上的脸色也是很沉重。
      “皇爷,沐侯爷他被接回来了。”
      黄成跟随朱元璋几十年了,深知朱元璋对这个义子一直视若己出。沐英打小就跟在朱元璋夫妻身边,对二人更是如同亲生父母一般,逢年过节各种孝敬不断,对待朱元璋的亲子也是有大哥的风范,一直受太子朱标在内所有皇子的尊敬。
      镇守云南的十余年更是兢兢业业,不负朱元璋的重托,把云南完全纳入了版图,并震慑的西南宵小不敢妄言刀兵。多少个深夜里,马皇后依靠在床边,给远在西南的沐英置办新衣。现在马皇后不在了,太子爷也走了,就连皇爷的第一个义子沐英,他的棺椁也千里迢迢的送回来了。
      “皇爷您节哀。”
      黄成也是哭的泣不成声。
      朱元璋看着文书上的一字一句,大颗的眼泪不停地滚落下来。自己的英儿也不在了,这贼老天一点也不眷顾这即将行将就木的老人家。
      “明天的朝会推了吧,翰林院的几位,你们想想该怎么追封咱的英儿吧,把咱的大孙找来,让他来料理他大伯

第44章沐英棺椁回南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