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5章 如魏怼怼附体的长孙无忌[2/2页]

大唐:贞观元年请父皇退位 垂钓寒江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梁国公,你们几个的意思呢?”
      李晋又看向其他人。
      “陛下,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唐江山在混乱中重整,江山越乱,浮出来的不臣之心的人也就越多。
      赵国公言之有理,朝廷火炮威震天下,想必宵小不敢再造次,火炮余威尚在,让新兵练练也好。
      杀戮和死亡是肯定会有的,可是不经历战火与鲜血的洗礼,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战争的残酷。
      臣认为,他们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才能让他们明白守江山安定,护百姓安宁这种使命艰难的责任。
      经历过战争,才会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臣附议赵国公的想法。”
      既然李晋都这么说了,潜在意思就是支持长孙无忌。
      房玄龄自然也不会再跟李晋唱反调了。
      毕竟有火炮威慑在前,朝廷威严已经在世人心中树立起来了。
      杜如晦也附和道,“臣附议,这些新兵都是未来天下各地训练新兵的主将,有什么样的将军,就有什么样的士兵。
      他们体验过战场的残酷,就会更加刻苦的训练士兵,维护大唐和平,守护百姓安康,臣也支持如此。”
      然而,刘伯温却摇了摇头。
      拱手道,“陛下,臣并非不支持,可是武力可定天下,却不可治天下,陛下重整山河,就需要人才治理。
      陛下罢黜儒学,推行改革,尤其是抡语的出现,天下大儒已与朝廷不死不休,天下官员,九成都学过儒学。
      如今与儒家决裂,诛杀儒家学子,天下人人自危,臣请问,人从何处而来?哪里来这么多人治理偌大的江山?”
      刘伯温这一开口,气氛似乎又安静了下来。
      李晋站起来,走向刘伯温。
      “你是朕的近臣,又是内阁首辅,你们内阁几乎纵览天下诸事决策,你应该知道,朕为什么废黜儒家。”
      李晋边走边说。
      刘伯温继续道,“臣知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独领风骚,已然根深蒂固,想要一时搞定此事,那是不可能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啊。”
      “那是世家!百姓哪有钱读书识字?天下可以没有世家!不可以没有百姓!君如水,百姓如舟。
      朝廷是百姓的朝廷,不是世家的朝廷,世家于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不过渺小如沧海一粟而已。
      朕打压世家,恩加百姓,教化百姓,使得百姓不再愚昧,如今已见成效,爱卿应该不会不知道。
      朕可以告诉你,百姓要的不是大儒的那些高谈阔论,更不是朝廷的官样文章!百姓要的是实打实的东西!
      高谈阔论,纸上谈兵,那就是误国误民!是朝廷的罪人,是百姓的罪人,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世家不除,大唐不兴。
      李晋作为穿越者,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还是知道的。
      然而刘伯温作为系统奖励,思想虽然比大唐之人超前,但也停止在大明时代。
      有些东西刘伯温理解不了。
      大唐百姓要的也很简单,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就这么简单。
      有书读,那是他们想都不敢想,不敢奢求的东西。
      朝廷把这些落实了,那才是真的为百姓好!

第265章 如魏怼怼附体的长孙无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