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以大明王朝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根本不够朝廷又是发钱,又是修建学校,又是大规模建立孤老院的,不知节俭的随便挥霍。
      资源不够,就只有从外部获取。
      而之前征服高丽,倭国,乌斯藏,效果也非常明显,大明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粮食,金银库存,百姓的归宿感。
      从外部得到的巨大利益,才让朱元章现在能够放开手脚,施行更多的惠民政策。
      甚至,还给朝中各官员都涨了工资。
      在没有大规模种植土豆之前,大明国内的生产力更低,低的令人发指。
      稻,麦等五谷的产量,全部都是低产。
      亩产只有三百斤左右。
      一旦遇到天灾,民间就要饿死人。
      不过,在大规模种植土豆之后,动不动就饿死人的现状算是解决了,但还远远不够。
      估计只有杂交水稻培育出来,百姓们才会真正不愁吃穿。
      社会生产力,实现飞跃式的提高。
      虽然秦宇发明的汽轮机,现在已经运用到了大明的纺织业上,让大明的纺织业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那是穿的,穿的远远没有粮食重要。
      社会生产力低下,百姓一辈子,都在饥饿的边缘徘回,也是古代封建王朝,不能强大和持久的原因。
      国内的财富不够,就只有从外部掠夺来弥补。
      群臣对此是心知肚明。
      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毕竟,在外征战的将军每占领一个国家,他们都要涨工资。现在那些武将在文官眼里,就是他们的财神爷。
      “以上三条基本治国之策,布告天下之后,让各行省尽快实施。”朱元章道
      “此外征战西南的将领人选,咱会根据他们递交上来的征讨方略,选取将领。”
      “散朝!”
      一整天的朝会,终于开完了。
      群臣的脚都站麻了。
      不过散朝之后,人群还是一个个在议论纷纷。因为皇帝今天宣布了三件大事,一是远征西南,二是开办学校,三是开办孤老院。
      每一件事情都很大。
      不是什么小事。
      和大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朝廷的一个小决策,都会引起天下变局,更何况是大方针?
      不过,群臣更愿意讨论的是,谁去带兵出征,毕竟打赢了他们就能涨工资。因此他们散朝之后讨论的主要话题,还是选谁为将更为稳妥。
      ……
      其他臣子都有空在那里闲聊,刘伯温却没有空。
      他现在的肩头责任重大,既要管理稷下学宫,还要监察百官,清理那些害群之马。
      因此他刚一下朝,就避开了人群,急匆匆的回到伯爵府。
      “父亲,你的脸色很难看,莫非是病了,要不要让儿去请郎中来?”刚一走进伯爵府,他儿子刘链,就看到父亲走路跌跌撞撞,行走漂浮。
   

第416章 为父心累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