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张继云不想放过沈度,旧话重提。
“酒也喝完了,你那话还是要交代清楚的,别想蒙混过去。”
沈度腹诽,没有选择拉菲,这家伙心有不甘。
“酒文化中,红酒是西方人占据主流,东方人则以白酒为主。先说红酒,不同品种肯定有差异,刚才说了同样都是以葡萄为原料,即便有差异也不会产生如此巨大价差,拉菲等高档酒价格为何昂贵?”
见众人都在听,沈度不介意给他们上一堂课。
“这里面主要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产量。以拉菲为例,他的庄园并不大,想量产也有天花板。而喝酒的人手里的财富也有差异,有钱人不在意价格高,自然选择质量稍微好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酒,富人多,而可选择高质量的酒有限,价格自然往上涨。”
沈度目光扫了一圈,嗯,都是好学生,听的很认真。
“创出品牌之后制造商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扩大产量,没有原材料可以收购啊,换国内企业肯定这样干。另一个则是物以稀为贵,也就是饥饿营销法。现有的高端酒品牌,无一例外地采取这种方式,价格嘛,当然是越来越高,市场上收藏红酒者大有人在。西方这种经营模式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年我们身边也见的多了,有些品牌打出名声之后,并不珍惜,为了多赚钱而投机取巧,最终把牌子搞臭了。”
沈度说的有没有道理?
至少有一部分在场的人点头赞同。
“国内经济在不断发展,富人越来越多,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中,有文化有见识的属于少数,暴发户倒是不少见,甚至感觉喝一杯拉菲就是上档次,洋味十足,抱着西方人的臭脚猛啃。不要说全球富人,哪怕仅国内的富人,每个人收藏一箱拉菲,那价格就要涨上天。”
孙继生显然不同意沈度的观点,反驳说:“你这观点显然有些偏激,你不能否认喝拉菲上档次,有些场合确实需要。”
“我不否认这一点,某些场合确实需要,比如女士们喝点红酒。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在我们身边处处有商机,在不久的将来,国内白酒也会走同样的道路。从八十年代末开始,通货膨胀随时都在发生,如果手里有闲置资金,建议收藏茅台酒,这是目前最好抗通胀品种之一。”
“喔靠,老沈你在给白酒做广告是吧。谁会买一堆白酒放在家里,有那些闲钱不如投资赚大钱。”
随着孙继生反驳,王磊也加入阵营:“老沈啊,人家拉菲卖的是文化、品味,拿白酒扯就没意思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先声明哈,我没有抱着西方人臭脚啃的习惯。”
好嘛,桌上人嘘声一片,沈度被嘲弄了。
明明只是一款产品,说什么卖文化、品味,这不是扯得蛋疼。
话又说回来,红酒是文化,白酒就不是文化?
只是沈度不想与之抬杠而已。
“孙继生,你不要曲解,我说的是保值增值抗通胀,与投资做买卖不是一回事。买卖有亏有赚,收藏茅台只是为了抗通胀。”
沈度还在狡辩,连一直没有发声的段小伟都看不下去了。
“好吧,你说保值增值抗通胀,就说茅台吧,一瓶酒又能涨到哪里去?”
苏轻语一直没有说话,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
“这个嘛,要看生产商的营销策略,如果按照西方人的经营策略,价格上涨到何种程度还真的不好说。只不过按照国内商人德行,肯定要扩产,涨价幅度要小得多。即便这样在我们有生之年,一瓶茅台酒三两千元很快会看到的。”
虽然沈度信誓旦旦,却令在座的人嗤之以鼻。
三两千元一瓶,喔靠,这是要吹破天吗?
岂不知沈度说的这个价格少多了......
第十六章 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