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三叔问老道长凌家族人入滇后,如何与当地人相处;老道长将当年贾仁伯伯云游至黄山时,留下交给老道长代为转交的《陶朱公生意经》一书,交给三叔,并说“终于等到你们了!”
      贾仁伯伯托老道长转交的这本《陶朱公生意经》,世人皆传说是范蠡的著作;即使不是范蠡亲自所作,也是其子弟根据范蠡经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
      陶朱公就是范蠡。
      后人说及范蠡,多侧重在越王勾践“卧胆尝薪”的励志,以及范蠡西施泛舟湖上的传说,其实范蠡一生的故事,更令人赞叹不已。
      范蠡是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人们都知道是他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功成后身退,隐居四湖五海。
      少有人知道的是,当年越王勾践为吴王拘禁侮辱,范蠡作为臣子,陪勾践入吴为奴三年;正是范蠡伴在越王勾践身旁不停劝说,热血方刚的勾践才甘于忍辱待发,才有了后世“卧胆尝薪”的励志故事。
      范蠡为勾践深谋二十余年,帮助勾践复兴越国,一举灭了吴国,痛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后,越王勾践封其为上将军。
      范蠡在返回越国后,即上书越王勾践请辞,越王当然不舍其离开,究其真实原因,是越王害怕范蠡离他而去后,为他国所用。
      越王勾践就威胁范蠡说: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
      越王勾践的这句话,就是对范蠡威胁说:“您听从我的话,我和您分享越国;如果不听我的话,您将会被处死,妻儿也要被处死
      你猜范蠡怎么应对?
      范蠡留了一封信给越王勾践,上边写着“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
      范蠡此话的意思是说:“我听到你的命令了。君王你可以执行你的命令,作为臣子的我,则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范蠡立即带上一些金银珠宝,与亲近的徒弟与下属,秘密乘轻舟,泛于五湖四海,莫有人知道他的所在。
      勾践没有办法,但也念及其半生追随,就象征性地下诏说,将会稽山作为范蠡的封邑。
      范蠡逃至齐国时,没有忘记还在朝中的老友文仲,就收书一封给文仲。
      范蠡对文仲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这几句话,就是流传后世甚广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告诉文仲,当天上的飞鸟绝迹时,用来射鸟的弓箭就要被主人藏起来了;当再也猎不到兔子时,用来追遂兔子的狗也会因此烹煮。
      “你为何还不离去?”
      范蠡是在提醒文仲:“这个世上,没有了利用价值,就会被丢弃!快逃”!
      话说,当年文仲也是由范蠡引荐给越王勾践的,范蠡功成身退之时,当然不忘告诫老友一句“赶快逃命”。
      文仲收到范蠡在逃命途中的此封信件,且信且疑,犹豫之间,就称病不上朝。
      文仲的内心是对越王勾践还有一丝丝的期待,他没有范蠡的灼灼真知和当机立断。
      文仲称病不上朝,就给了机会让谗人说谗言。
      果然,越王听了谗言后,就派人送了一把利剑给文仲,并带话说:“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越王勾践的这句话意思是说:“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采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条吧!”
      文仲听了此话后,知道自己此番跑不了,就用此剑自杀身亡;到此,文仲只要一死,方可以得保其全家。
      君王之心何来恻隐?
      唯伴君真如伴虎矣!
      范蠡泛舟经水路出齐国,埋名隐姓,自称鸱夷子皮。
      范蠡既逃出,寻一湖畔,父子一道,耕田种谷,经商行市,几年间就积累数十万家财。
      齐国人早听闻范蠡贤德,到处寻访,求其为相。
      寻到范蠡,强留相印。
      范蠡叹气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范蠡的意思是说,在家经商就富,仕途则位高卿相,这是平民百姓的荣极之颠。我的名声太响,不是吉祥之兆。
      范蠡这句话说出了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的道理。
      这不正是《易经》所讲的“飞龙在天”之后,必须

第77章 商以致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