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百八十四章低端局打多了会融入那个段位的[2/2页]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秋来2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形势,张献忠在湖广、四川等地作乱,李自成在河南等地杀王爷抢粮,卷起数万人,声势浩大。
      唯独锤匪贺今朝一动不动,一副缺粮,像是在应付旱灾的迹象。
      但是他外甥李定国可是率兵囤聚在四川,说不准就能一锅端了督师杨嗣昌。
      中原各地大乱,这些人都在争相啃食大明壮大,辽东的皇太极也想与贺今朝一样稳坐钓鱼吗?
      不,他也想要来分一杯羹!”
      “舅舅的意思是?”吴三桂面露疑色。
      “这只不过是他的一次试探性进攻,接下来皇太极便会围绕着宁锦防线,大举进攻的。”
      不得不说祖大寿盘踞辽东这么多年,眼光还是有的。
      现在说一句祖大寿冠绝明将之上当属第一也不为过,当然崇祯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而这一点也正是目前吴三桂所欠缺的。
      “舅舅,那得赶快向朝廷叫援军,莫要等到清兵到了城外,再叫支援,可就晚了。”
      “援兵?”祖大寿哼了一声:
      “金国凤刚刚打了大胜仗,清军狼狈退走,我就向朝廷要援兵。
      以皇宫里坐着的那位皇帝的性子,他指定不会相信的,更不会派人来的。”
      “可是洪承畴在蓟镇等地坐镇,拥兵几十万人呢,皇帝不懂,他定然能懂。”
      吴三桂心思也有些急切,纵然他觉得皇帝不信任他们辽东军将,可此时也并不是很想剃发降清。
      毕竟以他跟祖大寿的关系,很多旧人都给他写信劝降。
      作为祖大寿重点培养的辽东将门接班人,自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但对于辽东将门而言,最好的局面就是稳住现在的状态。
      “几十万人马?”
      祖大寿对此更是表示不屑,洪承畴的手段都是他玩剩下的。
      报给皇帝的数目,不过是为了多要些军饷,实际人数能有三成就算良心了。
      在这三成当中,又有三成敢战精锐士卒,祖大寿便觉得是洪承畴治军有方了。
      再加上洪承畴的基本盘已经丢了,他上哪里去搞粮饷?
      唯有向辽东将门学习,不断的向朝廷开口讨要。
      “舅舅这是何意?”
      “傻小子,如今中原有流寇,西北有锤匪,杨嗣昌剿匪不利,洪承畴依旧没有动窝。….洪承畴手握重兵,说的好听是为了防备清军再次入关,可皇帝让他驻扎在此地。
      还不是为了防备我祖大寿投降鞑子,留的一手牌?”
      吴三桂极为震惊,他没想到皇帝忌惮舅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可是靖辽侯吴国俊不也驻扎在蓟镇,何须用得着洪承畴呢?”
      “皇帝不会打仗,只是觉得兵越多越好,也更安心。”
      祖大寿背着手看着地图:
      “如今天下大乱,连辽东皇太极都在主动挑事,偏偏占据三省之地的贺今朝什么动静都没有。
      让人下意识的觉得没有他这号人,我看他是想要看几虎相争的戏码。
      然后谁败了,就打谁,真是好响亮的算盘呐,都崩到辽东来了!”
      吴三桂对于锤匪的了解不深。
      但他知道靖辽侯吴国俊的第一笔政治前途,当真是靠着贺今朝得来的。
      此人或许是个可以合作的对象。
      “舅舅,此人虎踞三省之地,六镇精兵尽在他手,如此大乱之下能保持清醒,其志不小。
      我们辽东军将连清军都不是对手,你如何能绞杀屡败清军的锤匪呢?”
      “你绞杀锤匪做什么?”
      “你绞杀的过他吗?”
      “曹文诏多能打,还不是败的惨不忍睹,连曹变蛟都降了贺今朝。”
      祖大寿的一连数次发问,直接让吴三桂闭上了嘴。
      待到吴三国摇摇头,他又见到祖大寿瞥了他一眼:
      “当今天下大乱,明失其鹿,你要想保住我们的富贵,自是得发挥我们辽东军的价值。
      以前没得选,只能一拖再拖。
      若是贺今朝不暴死,他是有很大的机会夺取天下,再立新朝的。”
      吴三桂被他舅舅的这番话震惊的不知所措。
      自从袁崇焕死后,辽东将门就受到了崇祯的猜忌,再加上后金第一次入关。
      北京城的“爷”都怪他们辽东军。
      说他们故意把鞑子给放进来的,为此还有“京爷”敲黑砖,在他们与鞑子作战之际,搞死了几个辽东将士。
      可皇太极明明是无法逾越他们守卫的宁锦防线,绕道走蒙古,从蓟镇破关进来的,关他们辽东将士屁事。
      他们拼死与狗鞑子作战,那些勤王兵来了,还不是做壁上观?
      这便是吴三桂当时最真实的感受,也是跟着祖大寿一路跑回山海关的心路历程。
      委屈。
      越想越气!
      他们拼死与鞑子作战,结果在京爷的眼里不仅一文不值,还得遭到痛骂以至于打杀。
      当然北京的那些爷和他们辽东军将,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为自己屁股说话的人。
      以至于到现在他们辽东军将都与大明皇帝有着深深的隔阂,根本就无法治愈的那种。
      大抵只剩下背叛那一条路走,只不过双方很有默契的没有直接撕破脸皮。
      主要是祖大寿觉得他面对清军的攻势,还能再坚持坚持。
      但是皇太极这波若是卷土重来,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抵挡的住。
      “舅舅的意思是?”
      吴三桂进一步追问道。
      “只要贺今朝想要剿灭清军,就得用得上我们。”
      祖大寿摸着胡须说了一句。
      吴三桂表示理解了,舅舅的意思就是待价而沽。
      前提是,得挺过皇太极的下一波进攻。
      要不然真没有多少本钱可以去与贺今朝讲价的。
      “舅舅,那既然这样,舅舅还是给洪承畴写一份书信,提前告知清军的动态,希望他能够早做准备。”
      吴三桂认为关宁军就更得保存实力了,得让那些客兵来辽东这块地界与清军厮杀。
      如此一来,他们才能保住自身的本钱。
      祖大寿想了想,便同意了这个主意。
      反正这种操作,也是老传统了。
      这么多年援辽的客兵,大多数人的尸骨都留在这片土地上了。
      辽东就像一道伤口一样,不断的消耗着大明精锐士卒的血肉,且久久无法愈合。.
      秋来2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九百八十四章低端局打多了会融入那个段位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