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9章 不是大宋工匠不努力[2/2页]

陛下真棒 晴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高璋倒是很清楚里边的原因,朝着官家解释了起来。
      “可能是因为外包的军械,因为制作品种单一,不会被其他的杂务所干扰,所以才能够做得极快
      至于自己搞出来的那些机械,暂时还是保保密为好,毕竟这个世上聪明人不少,有些东西,暂时没必要暴露公之于众。
      “原来如此,但这也足以得见,小高你做事的本事,这短短数月,军备改革变法的第一步,就将成为现实,好好好……”
      “朕记得朝廷这边外包的价格才一贯五,而过去朝廷诸工坊的成本都需要两贯二三百钱。”
      “三十万柄,你这一下子,可就替朝廷足足节省了至少二十万贯以上。”
      打量着跟前这位即便做出了成就,可仍旧显得不荣辱不惊的爱徒。
      官家赵佶当真是满心欢喜,搓着大手缓步前行。
      “那既然如此,朕就需要乘热打铁,不知小高你对于下一步,可有什么想法,只管说来听听。”
      “师尊,现如今弟子这边有了大量熟练的工匠,最适合制作的,自然就是需求量大,而且是必须品的军械。”
      “弟子考虑了很久,也对朝廷诸工坊进行了考察和调研,觉得有两样东西,很适合外包。”
      “哦?你且说说看。”
      “第一,弓箭;第二,头盔。”
      高璋每说一样,就翘起一根手指头。
      官家赵佶不禁一愣。
      “弓箭?为师偶尔也会试射弓弩用以强身,为师记得,想要做好一张良弓,可是要极耗时日的。”
      “至于头盔,此物属甲具之列,只是为何只做头盔,而不制作全身甲具?”
      面对着师尊的疑问,高璋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乘机又一记技艺精湛的马屁又甩过去。
      “想不到师尊不但博学多才,棋琴书画无一不精,居然就连箭术亦有造诣,可是比弟子强得太多了……”
      看到师尊的眉宇之间那掩饰不住的得意,高璋这才继续话题。
      “弟子就先回答师尊第一个问题,良弓难制,这一点,弟子也是知道的。所谓年弓月箭。”
      “而我朝军中用弓计有四种,黄桦弓、黑漆弓、白桦弓、麻背弓。从取材,备料到制作成弓,手续都十分繁琐。”
      高璋自然不是在吹牛,他是真的深入基层去跟那些弓匠聊过,对于大宋的弓箭有了深刻的了解。
      那些弓箭制作作坊不是说不行,工匠也不是说没有本事。
      坏在哪?坏在取材与取料环节,他们要上好优良的木材还需要牛角,更需要牛筋。
      问题是那些采办的人,是很难不捞点回扣,捞了回扣,买不回良材怎么办?
      那就只能在材料方面下功夫了,比如把最好的木材换成次一等的,牛角也换成小一些的牛角,牛筋买不到没关系,羊筋也不是不行,再次猪筋总能有吧?
      总而言之,各种材料,这样也次一等,那样也缺一点,这还不算完,例如要求要弓一千张,马上要打仗了,在线等,急用,速度速度。
      你能怎么办?你能告诉对方且慢,等老子一年,一年之后你再来要?
      PS:休息啦,明天继续,努力带好娃,努力码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第229章 不是大宋工匠不努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