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2章 接上章4首诗[2/2页]

答题:从始皇开始 妖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明君主。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往前看,没有看到像燕昭王那样重用贤才的君主;往后看,也看不到未来的贤明之主。这两句诗跨越时空,体现出一种孤独和怅惘的情绪。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在广袤的天地之间,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独。他思索着悠悠天地,觉得自己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是如此的孤立无援,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悠悠”一词,既形容天地的广阔无边,也体现出时间的漫长无尽。
      诗歌特点和意义:
      风格特点:全诗语言苍劲奔放,风格慷慨悲凉。诗人没有对幽州台的景色进行细致描绘,而是直抒胸臆,以一种磅礴的气势抒发内心的情感。
      思想意义: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同时也展现出一种独立苍茫的孤独感。它是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的生动实践,摒弃了齐梁时期诗歌的华丽雕琢,开启了有唐一代诗风。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后世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解析
      诗歌内容:
      景之美: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绘春江花月夜的壮丽景色。从春江潮水涨起与大海相平,海上明月随潮水升起,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一直到月光照耀着花草丛生的原野,花林如同覆盖了一层雪霰。诗人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意境,将春、江、花、月、夜五种元素完美融合。
      情之思:后半部分则侧重于抒情,写游子和思妇的相思之情。诗人通过对“扁舟子”和“明月楼”中人物的描写,展现了离别的惆怅。如“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把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也在同情思妇,在她的妆镜台前徘徊不忍离去。
      艺术特色:
      意境深远:全诗意境开阔,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离别相思交织在一起。以月为线索,贯穿始终,月光下的春江花林等美景,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又引出了人间的相思之情。
      韵律和谐:诗歌在韵律上也极具美感。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平仄交错,音节和谐婉转,朗朗上口,既有古诗的悠扬韵律,又有律诗的严谨结构。
      历史意义:
      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展现了初唐诗歌的宏大气象,一扫齐梁诗风的绮靡和宫体诗的艳丽,将自然之美、情感之真和哲理之思相融合,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唐诗的发展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喜欢答题:从始皇开始请大家收藏:

第122章 接上章4首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