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3章 御前召见[1/2页]

七品逆袭:最强女首辅 良宵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众人的簇拥下,景历帝走向御座。
      他握拳咳嗽了两声,等到平缓下来,才看着太监微微点头。
      随后三声鞭响,意味着早朝正式开始。
      这之后,文武百官齐头并入御道,开始有序的进入殿内。
      正式进入大殿,又是下跪,行一拜三叩之礼。
      鸿胪寺官员先出列,对皇帝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
      这些人都是提前一天跟鸿胪寺报备过的,如果皇帝要召见,那就会让他们入殿,不召见的话,他们就会在午门外,行五拜三叩之礼再离去。
      接下来如果有边关奏事,则最先呈报,如果没有,便会直接进入早朝奏事环节,有事上奏的官员自行出列,到御前跪下,奏事完毕后再回到队列。
      景历帝因为身体原因,每五天上早朝一次,所以各部积压的事情不少,上朝的时间也会额外久些。
      因为有御史监察,所以贺临即便站在人群靠后的位置,也丝毫不敢放松。
      又因为起的太早,胃里空空,站久了之后,两眼都要发晕了。
      她不由庆幸,还好景历帝只是五天上一次早朝。
      难怪古代官员明明吃好喝好,却依旧短命。
      每天都这么搞,能长寿才有鬼。
      此时,户部左侍郎,贺临的直属上司魏允良站了出来,上奏东南叛乱的后续收尾工作。
      这次的东南叛乱收尾,军费开支是其一,后续的重建支出是其二。
      军费开支的大头是朝廷出的,而重建的支出,中央并不负责,由地方藩库出钱。
      这里就不由要说到大庆的财政制度了。
      户部主管钱粮,是朝廷的财政部。
      可主管,并不意味着收上来的钱粮,全都要运到户部的太平仓。
      大庆货币体系不发达,交税大多都是直接交粮,而受限于生产力水平跟交通运输水平,真要把这些粮全运到京城,光是路上的人力财力损耗就会不计其数,得不偿失。
      所以各地所征收的税粮,大多都是就地存储,一般放在省级的粮仓里。
      前朝为了防止地方官员贪污,实行的是统收统支制度,也就是这些省级的粮仓,全部由中央进行管理,比方说地方遭灾,没有中央的批复,皇帝下令,地方官别想开仓放粮
      可有时候时间不等人,这奏疏一来一回一个月,等中央准许,黄花菜都要凉了。
      不止如此,平常的财政支出也会十分困难,毕竟很多方面,中央是不能理解的,你要花钱,但中央可能觉得这笔钱不值得花。
      所以地方官员干脆另辟蹊径,绕开中央收税,建起额外的地方小金库,这样就能以防不时之需,给自己留条退路。
      可这退路走着走着,越走越大胆。
      日子一长,中央税收在地方形同虚设,各地都开始避开中央乱收税。
      所以说,原本是为了防止贪污,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反而造成了更厉害的贪污,甚至降低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能力。
      大庆朝与前朝相反,中央财政权力充分下放地方,地方收粮地方管。
      可地方跟地方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同,江南富裕西北穷,陕西山西再遭个灾,那更是穷上加穷。
      所以户部这时便会进行统筹,富裕的地方交的粮可以补给邻近的穷省,这样也能节省路上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

第373章 御前召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