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越早去自然越好。
      看大司农这么心急,张角笑了一下,说道:
      “既如此,那便出发吧。”
      府中陈德立马下去准备出发要用的马车。
      ......
      冀州。
      张宝和张梁领着一众步行的黄天龙骑,扛着七根画着繁密符文的巨木,走向奔流不休的河面。
      河水汹涌奔泻而来,如箭离弦,似马脱缰,又像猛虎出山。
      急流翻滚,拍击着岸边大石岩,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
      整个河面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张梁看这湍急的河水,心生敬畏,看向身边的张宝,问道:
      “二哥,大哥要咱们把这七根木头扔到黄河中是作甚?”
      张宝看着巨木,也甚是不解,只能按着渊说的话,回答道:
      “听小师侄说,大哥是要引水。”
      张梁转头看着身后众人扛着的木头,不可思议的问道:
      “引水?引黄河之水?”
      “一不修渠,二不建道,就靠着几根木头?怎么可能?”
      要知道现在的引水工程都是耗费巨资打造的。
      当年郑国渠的修建,主要目的是韩国人派遣郑国。
      为了空耗秦国国力,来诱惑秦始皇而建。
      秦始皇看出了郑国渠背后的巨大价值,下令倾国之力建造。
      哪怕是以秦国的国力。
      也是用了几十万人,耗费十年才建成。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三百余里,事实证明嬴政眼光没有错
      建成之际,秦国国力翻了整整一倍!
      “吾亦不知,不过既然是大哥说的,那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张宝摇摇头,也不明白张角的用意。
      但他相信张角,相信张角的每一个决定。
      身后的所有黄天龙骑都是一样的想法,坚定而狂热。
      “说得也是。”张梁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仰头看着太阳的方向,计算时间,手中招呼着,“儿郎们,都快点走,必须在正午前把木头送往黄河!”
      黄天龙骑们齐声应道:“诺!”
      加快自己步伐,走向孕育了华夏民族的母亲河。
      ......
      洛水边。
      国师府的众人各自忙碌布置法坛的事。
      陈德此时也驾着马车来到洛水。
      大司农和张角从马车上走了下来,迈步前往法坛。
      “先生!”
      国师府的人听到了动静,拱手开口道。
      “诸位起来吧。”张角羽扇轻扇,众人便被托了起来。
      周围还有不少洛阳百姓好奇的围了上来。
      现在这个时候,不好好操弄农事,怎么还搭了个古怪的台子?
      难道百戏的人来这里?
      张角没有理会他们,走上高台,看着法坛上面的一应物品,满意的点点头。
      香炉,贡品,符?等都准备好了。
      “今日求雨一事就拜托国师了!”大司农拱手开口道。
      张角望了一眼天时。
      天上的太阳慢慢移向正中央,已近午时。
      沉声说道:“交给贫道便可。”

第112章 黄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