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定远侯随即带着姚氏离去,聪明地没有再发表任何多余的意见。
      待定远侯的身影消失后,老王妃这才走上前来,紧紧握住顾芩澜的手,一脸担忧地问道:
      “孩子,你没事吧?我听说你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立刻赶来了,幸亏没有错过。”
      顾芩澜轻轻摇头,微笑着扶老王妃坐下,温柔地回答:
      “母亲关心,芩澜感激不尽。”
      老王妃闻言,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随后又将目光转向郑鼎廉,忍不住责备起来:
      “你看看你,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还差点让人欺负了去!我怎么能放心把芩澜交给你呢?”
      郑鼎廉被老王妃的批评弄得既尴尬又无奈,苦笑中带着一丝苦涩。
      这话听起来,倒好像他是上门的女婿一样。
      郑鼎廉并未辩解,只是耐心地哄着老王妃,诚恳地说:
      “母亲教训的是,儿子铭记在心,以后定会加倍小心。”
      老王妃见状,脸色终于有所缓和,她紧握着顾芩澜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芩澜啊,你要记住,无论何时,都是鼎廉真心实意地想要迎娶你,你应当挺直腰杆,自信前行!”
      “如果鼎廉胆敢欺负你,你就告诉我,我母族中还有几位杰出的年轻人,他们都足以与你相配。”
      郑鼎廉在一旁听到这话,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慌,不禁轻声唤道:“娘!”
      老王妃瞥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调皮的笑意,然后拉着顾芩澜,低声嘀咕起来:
      “你知道吗,当初鼎廉偶然得到了你的字画,就一直在我们面前夸赞不已。”
      “说什么‘见字如见人,‘字中有风骨,有气节,还说‘若要娶妻,必娶能写出如此境界之人。”
      说到这里,老王妃的脸上泛起了得意的红晕。
      她费尽心思才打听到那字画出自定远侯府,才拿着它去提亲,而郑鼎廉确实曾这样表达过自己的意愿。
      毕竟,那时老端王刚刚去世,老王妃想要在丧期之内为郑鼎廉完婚,但她也确实想要尊重郑鼎廉的意愿。
      顾芩澜听着老王妃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惊异。
      在往昔的轮回中,她意外地揭开了尘封的往事,方才意识到,当年端王府派遣使者求婚的对象,原本就是她。
      那时,她的一幅字画在一场诗社的偶然中流出,未曾料到,它因缘际会,最终落入了端王的手中。
      更令人惊奇的是,老端王妃之所以萌生求娶她的念头,竟然是因为郑鼎廉曾经赞赏过那幅字画。
      若是前世姚氏未曾对此事秘而不宣,她或许早已成为郑鼎廉的妻子。
      实际上,顾芩澜并非未曾有过疑虑。
      毕竟,定远侯府已趋式微,一般来说,难以引起端王府这样的朝廷显贵之注意。
      顾芩澜起初以为,老王妃可能是担心端王府已然树大招风,若再迎娶一位同样出身显赫的女子,会更加引起皇帝的猜忌,因此才选择了衰微的定远侯府。
      然而,如今看来,老王妃心无旁骛,哪会考虑到那些权谋之事?她不过是出于一颗慈母之心罢了。
      想到这里,顾芩澜朝着老王妃温暖地一笑,轻声道:“是芩澜与端王府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229章 记在名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