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是当年座山雕用过的!”
破烂张蹲在摊位前:“老板,哪个是座山雕用过的……?”
“小老哥你真有眼力,我的摊位上啥都有,”又用手指了指,一顶掉毛的貂皮帽:
“看到没有,那就是当年座山雕带过的,那是一件稀罕物,你要是喜欢,老哥我算你便宜点!”
“大清早,不为挣钱,就图个吉利…!”
摊主激进的推销着自己摊上的货物,根本不去想你喜不喜欢,就是一气的说完,嘴丫子讲到冒沫。
破烂张只是闲扯白,故意逗逗他,进而才蹲下,攀谈了几句。
“老哥你这东西不错,那我再转转…!”
他想借机走开,这一行就是这样,瞎侃瞎聊,东一句西一句,就是没有一句真话。
摊主见他要走,俯身小声道:“小哥是不是想要猛货,那种一看就刺激的…!”
“是啊!我要猛货,一看就心动的那种”…破烂张还以为他说的是高端古董,所以附和道。
摊主四处瞅了一眼,从李怀掏出了一摞光碟,就是那种少儿不宜的碟片:
“小老哥,你看看,全是猛货,一看就刺激的那种!”
又嘀咕道:“美,日,韩的都有,就数小鬼子的刺激…!”
逗得破烂张哭笑不得,原来他所指的猛货,是这些,不免摇头苦笑。
“小老哥你还别笑,都是老爷们有啥不好意思,你喜欢买二赠一!老哥我是出了名的局气…!”摊主拍了拍胸脯说道。
“老哥你的心意我领啦,我喜欢老货,古董!”起身摆了摆手,缓步朝东走去。
摊主在背后啐了一口,沉声骂道:“装什么大尾巴狼,还尼玛老货古董,装的像个人似的,一身地摊货还他妈装什么大款!山炮。”…说完一口浓痰不偏不倚的吐到了摊布上。
“真他妈晦气,遇到了这样一个二货…!”
这一样就是这样,互相看不起,都以为自己是高手,人前捧,背后捅刀。
破烂张哪里有空跟他掰扯,一路走一路看,针头线脑,破筐烂凳子,没有一件入眼的。
走了一会,来到了一位老者的摊前,这个摊位上还真是有些老货,但大多都是残次品,缺耳朵的青花胆瓶,单只的帽筒。
帽筒就是古代官员放置官帽所用,也分官窑民窑两种。
都是一对的形式,奈何这就是一只,没有太大的意义,无意间瞥了一眼角落,发现有一只洒蓝釉的笔筒。
“老板那笔筒拿给我看一眼”破烂张指了一下笔筒。
老人挑眉,撇了一眼:“你自己拿吧!”语气有些不耐烦,自顾的翻看着小道杂志。
轻轻拿起洒蓝笔筒,看了一眼釉面,点了点头,但是笔筒腹部有一条冲线,美中不足。
洒蓝釉,又称“雪花蓝釉”,明宣德时期景德镇所创。
清康熙年间烧制成熟,他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进而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
就像漫天飞舞的雪花,令人爱不释手,雅气高贵。
是不少骚人墨客案头必备单品,因其工艺复杂,流传于世的洒蓝釉官窑器物,少之又少。
破烂张内心有些躁动,因为他看了釉面,就以笃定,这是一只官窑器物,因其釉的发色,胎的厚重,修足的利落,都足以证明它不是民窑。
进而再翻看底部,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双蓝圈字样赫然在目。
不禁一喜,偷瞄了一眼老者,见他依旧看着小报。
破烂张沉声问道:“老板这个笔筒什么价格……?”
“一百八十万!”老者连头都没抬。
“多少?”破烂张有些诧异。
“年纪轻轻的,耳背吗?一百八十万!”…老者不屑的语气回击道。
“这还有一条冲线!”破烂张反问。
老者抬头瞪了一眼:“没有冲线,就得三百六十万了。”
“你以为老头子我是棒槌啊,这是官窑,康熙年间的官窑。”老人语气依旧强硬。
“我说爷们,咱们这样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褒贬那是买主,您老也别生气,冲线也算大毛病了!”
“您老要是真想卖,就开一个诚心价,”…破烂张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所以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进而陪笑道。
第199章。 鱼跃龙门,好兆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