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九章 请公子点评九洲神兵[1/2页]

写书成神:我真没想武侠变玄幻啊 吃奶的小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
      “降龙十八掌是郭昊大侠的成名绝技,在倚天剑中倒不意外,没想到还有九阴真经!”
      “刀剑之中藏兵书秘籍,刀剑碰撞,刀剑齐断,便能取出兵书秘籍,真是构思巧妙,让人意想不到!”
      “是啊,一般人得到宝刀宝剑,宝贝还来不及,更别说将其损毁了!”
      “而且屠龙刀和倚天剑都是神兵利器,一般手段很难损毁。”
      “降龙十八掌应该是无法媲美太公兵书的,但倚天剑和屠龙刀齐名,难道九阴真经能够媲美太公兵书?”
      “莫非九阴真经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
      随着李长生的话音落下,长生书阁议论纷纷。
      其中降龙十八掌作为丐帮镇帮绝学,江湖众人并不陌生,这是一门外功掌法。
      其中洪七公和萧峰都是当代降龙十八掌最出名的使用者。
      这门掌法虽然厉害,但跟太公兵书依旧无法相比。
      九阴真经有些神秘。
      曾经华山论剑,中神通王重阳夺得过。
      但影响并不是很大。
      毕竟当时的王重阳连武皇都不是。
      他在大宋江湖虽然名气不小,但在九洲就没啥名气了。
      不过之前李长生讲了一波王重阳跟林朝英的故事,倒是让王重阳之名,名传九洲。
      “长生公子,屠龙刀中有太公兵书,其言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倒也可以解释,但倚天剑中的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真能与太公兵法并列?”
      殷素素望着李长生,问出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李长生抿了口茶,迎着殷素素和众人的目光,缓声道:
      “屠龙刀蕴含的是太公兵法,靠统领千军万马,号令天下,倚天剑蕴含的武学与其争锋,只能是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
      “如果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只是普通武皇级武学,自然无法媲美太公兵书。”
      “你们猜得不错,九阴真经虽然只是一部武皇武学,但其并不简单。”
      “九阴真经可以说是一部武学总纲,道家密藏,包罗万象。”
      “其创始人更是一个传奇,本是一介书生,毫无修为根基。”
      李长生的话音落下,长生书阁顿时响起阵阵惊呼?
      什么?
      九阴真经的创始人竟然是一个不懂武功的书生?
      这怎么可能?
      虽然惊讶,但没有人提出任何置疑。
      如今李长生三个字,就是权威。
      何况现在也没有人敢看不起书生。
      雪中的书生可是很厉害的。
      莫道书生无胆气,敢叫天地沉入海。
      即便九洲大陆。
      虽然很多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但也有很多书生武道修为十分强大,其中以儒家小圣贤庄荀子为首。
      他们惊讶,也仅仅是惊讶没有武功的书生竟然创出了九阴真经这等武皇级绝学。
      而且还不是简单的武皇绝学。
      “九阴真经的创始人名黄裳。”
      “黄裳乃是一名书生,三十八岁才考取状元,五十岁任职福州知府,六十七时,宋皇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
      “黄裳被委派成为刻书之人。”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刻书之事,黄裳不敢大意,生怕刻错了字,惹来灭顶之灾!”
      “因此,黄裳逐字逐句、极为细心地校读。”
      “悠悠四载过去,黄裳已经熟读天下道书,精通天下道学,更从中悟得高深武学精义。”
      “他无师自通,一步入武皇,天地之力灌体,从一个不懂武功的书生,一下成为武道皇者。”
      “那一年,黄裳七十一岁。”
      “黄裳将自己从万寿道藏中领悟的武学精义整理成册,便是九阴真经的上卷,也可以说是一门武学总纲。”
      嘶~~
      在场江湖豪杰无不吸了口凉气。
      七十一岁成为武皇,不算什么。
      但黄裳之前可是不懂武功的凡人。
      一朝入武皇。
      可怕!
      别看现在武皇似乎成了大白菜,但其实不然。
      像十方域的各个霸主,如雄霸、官御天、欧阳飞鹰等强者,都还卡在半步武皇巅峰。
      由此可见武皇的强大和稀少。
      更可怕的是。
      黄裳还没有人指点,自学成才。
      即便比之以洞庭湖为师的浪翻云,以天地自然为师的传鹰,也不差了。
      一时间。
      长生书阁议论开来。
      “黄裳一朝顿悟入武皇,若是得到九阴真经,是不是也能顿悟,一朝入武皇?”
      “你怕是在想屁吃!黄裳能够顿悟,那是厚积薄发,天赋异禀,不过九阴真经绝对不凡,说不定比其他武皇绝学更容易让人入武皇!”
      “黄裳自万寿道藏中领悟的武学精义只是上卷,那下卷是什么?”
      所有人好奇起来。
      齐刷刷望着李长生。
      李长生没有卖关子,缓声道:
      “当时波斯明教传入大宋,因为宋皇信仰道教的缘故,便派遣黄裳带兵剿灭大宋明教。”
      “大宋明教与波斯明教以及大元明教等结构相同,分为教主、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等,实力非常强大。”
      “大宋官兵直接吃了败仗,连续几败后,黄裳忍不住亲自出手,一口气斩了好几位护教法王、光明使者和其余众多强者。”
      “这些强者不仅有波斯明教过来的高手,也有在大宋江湖吸纳的高手。”
      “黄裳这一斩,就引出了无数相关的高手,正所谓打了小的来大的,打了大的,来老的!”
      “黄裳虽然天赋异禀,从万寿道藏中领悟武学精义,一步入武皇,但无心武学,因此武功招式平平,发挥不出自身的力量,加之寡不敌众,被大宋明教击败逃走。”
      “然而他的家人却被大宋明教尽灭。”
      “黄裳大恨,依靠过目不忘的本事,记住了所有敌人的武功招式。”
      “此后的岁月,黄裳彻底蛰伏起来,潜心研究武学!”
      “悠悠四十年过去,黄裳将所有敌

第十九章 请公子点评九洲神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