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六章 知前情思向南去[2/2页]

红楼之莫等闲 云仙梦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多亏侯府老夫人张氏,还能持重,出言劝道:“念了这么多年佛经,你这火爆性子,就不能收敛一二?”见儿媳金氏有所冷静,接着说道:“我已收到老爷回信,此时北元鞑虏又来犯边,他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你我两个妇人,仅凭这府中家丁,又能拿这忠顺王府如何?”
      金氏颇为委屈的回道:“公爹这般舍家忘我,为国戍边,究竟是为了什么?他这亲孙儿都快叫人要了性命?做下这事的,还是他拼死效力的秦氏之人,这让我如何能忍?”
      老夫人张氏听到儿媳这满口抱怨之言,先是狠狠瞪了她一眼,转念一想又不无理,轻叹一声,出言劝慰道。
      “吾知道你心中不快,我又如何想忍?难道我就不疼爱我的孙儿?只是老爷在信中说道,岂可因家舍国,边患未靖,国事难安。这笔账他会记在心中,待时局稳定些,再与忠顺王府清算。”
      金氏听言,也颇为无奈。她虽性子火爆,但也不是那不明事理之人,只见她开口应道。
      “母亲放心,媳妇不是那等乱来之人,晓得事情的轻重。”
      “只是这事手尾,为什么要瞒着秋儿?既然我们已经得知此事,那更要提早和他分说,好叫他知道其中利害。免得他再不明不白就招了人家的暗害。”
      张氏说道:“现下,还不是告诉他的时候。既然我们没有反制忠顺王府的手段,何必给他添些烦恼。
      “这两回我观他行事,颇为意气,可见年少气盛。虽生在将门,有些虎气这是应有之义。但现下我徐家处于下势,现在动手,难免吃亏。所以我才让你瞒着他。”
      徐穆秋听到这,面色变幻,青红交替,过了半晌,方平息下来。
      只见他轻咳一声,跨步走向堂内。
      张氏、金氏突然听到堂内有人咳嗽,心中一惊,还没做出反应,就见徐穆秋走到近前,两人才放下心来。
      金氏神色微僵,强笑着,开口问道:“秋儿,你是何时来的?怎么不先让如意通报一声?这丫头真是有些倦怠了。”
      徐穆秋怎会不知,母亲金氏何意。责备如意,不过是托辞罢了,他不想让母亲为难,看向祖母、母亲直接了当地说道。
      “祖母、母亲不必如此,不过就是忠顺王府暗害于我之事,孩儿刚刚已听的一清二楚。”
      张氏、金氏二人想开口劝慰自家孩儿,又不知从何说起,三人相顾无言。
      还是徐穆秋打破了僵局,开口说道:“祖母、母亲勿为孩儿忧心至此。孩儿反思此番虽为人祸,但我亦有责。行义举不难,难在手尾圆满。如我这般,只凭冲动做事,却为家人带来忧思、后患,实在不可取之。”
      张氏见孙儿如此懂事,心中升起怜意,开口说道:“乖孙儿,不必如此委屈自己,咱行的正坐的端,这仇怨我徐家记下了,等你祖父回来一并替你清算。”
      其实徐穆秋想说的正是此事,他思考片刻,回道。
      “祖母容禀,孙儿正想与你说说此事。祖父如今八十有六,仍在为国戍边。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此乃大义。怎能让他为孙儿这般任侠之事,消耗心血,此欲陷孙儿于不义乎?”
      “这仇要报,但不是如今。孙儿回来这些日子,见了不少,也学到不少。但仍觉未够,听说父亲在那扬州做参将,孙儿想往那江南走一遭。一来为了游历,增长见识;二来可顺道看望父亲,在他身边聆听教诲。还望祖母、母亲准许。”
      张氏、金氏二人,本觉自家孩儿年纪尚幼,但经此一事,观其言行,突然有了一种我家玉树初长成的感觉。
      又听徐穆秋想去那江南游历,顺道探父。
      两妇人心中虽是万千不舍,但也知道此事对他应有裨益,便应下了。
      只说让他在府多待月余,一切准备妥当后,就允他前行。

第二十六章 知前情思向南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