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3章 明教分舵[2/2页]

我的戒指通北宋 鹤吟九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迁犹豫,因为他接到的命令是要尽量到各路传达完旨意后再回去。
      而对于圣旨的内容,他是一概不知的。
      见他瘦小的身板立在原地不动,神情颇显犹疑,宗泽便笑着取过圣旨交与他道:“你自己看看吧。”
      时迁接过圣旨,仔细看了片刻,一下明白了怎么回事,当即向宗泽一抱拳:
      “宗帅,那俺就不耽搁,这就去了!”
      宗泽刚想说些什么道别的话,可还没张口,眼前之人早已没了踪影...
      汴梁城。
      从早晨开始,金军又陆续开始了新一轮猛烈攻势,整个京都宛若巨浪中的小舟,飘飘荡荡,好似随时会被潮水淹没。
      皇城紫宸殿里,赵桓端坐朝堂,正在进行早朝。
      虽隔着外城很远,但那嘶吼拼杀声仍会隐隐传来。
      殿下伫立的文武大臣,脸上也多浮现出惊惧之色。
      赵桓注视着他们,心中无奈的摇摇头,开口道:
      “各京师主管臣僚,速速将各自负责区域情况简要说明一下。”
      “启禀陛下,外城防御力量目前已严重不足,据昨夜统计,可战之兵已仅有堪堪万人!”
      “陛下,这万人里精壮之卒也已不多,另外将士连续三月征战,早已困乏不堪,军心只怕,只怕处在崩溃的边缘。”
      “陛下,城内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有部分百姓甚至聚众哄抢粮食,更有盗贼在趁机作乱。”
      “陛下,经探查得知,目前已有不少金国细作混入城中,不仅窃取军情,更伺机煽动百姓闹事。”
      “陛下...”
      听着一道道奏报,赵桓眉头渐渐紧锁。
      但他唯独看向那位主管抓捕奸细的臣僚问道:
      “你说城内有大量细作混入,可有抓捕到的?”
      “有!连日来已抓捕三十余人。”
      “现在何处?”
      “全部关押在开封府监牢。”臣僚奏道。
      “好!”赵桓厉声道:“现在即刻于闹市,将这三十余人问斩,另将其头颅悬挂于城门外!悬给那些金国人看!”
      他一下子想起了昨夜黄有德通报的金国人斩杀信使并悬挂头颅的事。
      “你斩我二十精卒,我便还你三十,日后,还会更多!”
      赵桓牙齿微咬,心想。
      “陛下,不可啊!”
      赵桓向殿下一望,却见是之前的宰相李邦彦。
      和历史上一样,李邦彦是个彻头彻尾的主和派,对最终北宋灭亡起到了直接作用。
      赵桓穿越过来后,立即将他贬官,只是京城被围,就要他暂时仍在朝中任职,可也从来没大想起过他。
      只见李邦彦颤巍着出班奏道:
      “陛下,此举大大不妥。若如此,只怕会更深一步激怒金国人,到时候,只怕会有全城被屠之祸啊!”
      他哭哭啼啼,声调极是惨然。
      “大胆李邦彦!”
      他话音刚落,就听旁边另一位大臣出班呵斥,正是李纲。
      只听李纲义正言辞道:
      “你以为你不激怒金国人,他们就会放过你了吗?他们就会退兵?”
      这话一出,朝堂上众人又是小声引论纷纷,有人认同,也有人反对不以为然。
      赵桓笑吟吟看向李邦彦:
      “李大人。
      依你之见,我们不去激怒金国人,那应该怎么办呢?”
      “矢志抱定求和啊!陛下!”
      李邦彦仿佛看到了希望,声泪俱下:
      “只要我们给出足够丰富的条件,那金国人一定不会再攻打我们,就像之前一样,他们就会退兵,他们一定会退兵的!”
      众人很是有些惊愕的看着他,因为他此时的声调与神态颇显怪异,就好似正处在崩溃的边缘一样。
      “哦?”
      赵桓笑着,“那付出任何代价也在所不惜吗?”
      “在所不惜!陛下。
      我们要为江山社稷和城内百姓考虑!”
      “大胆!”
      赵桓脸上陡然变色,瞬间便是阴霾满布!
      这一喝,立时令朝堂上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隐隐只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厮杀声。
      “朕两月前就早已说过,誓与金兵抗战到底,有敢言议和者,立斩!你忘了?”
      李邦彦浑身一颤,好像赵桓之前确实说过。
      “你说你是为朕的江山社稷和百姓考虑。”赵桓说着不由站起身,上前几步指着大殿外道:
      “那你给朕听听,这大殿外是什么?是什么?
      那是前线的将士在流血拼命!
      他们流血拼命的时候,去跟金人求和,去和金人摇尾乞怜了吗?
      有没有?你告诉朕!”
      这一声喝问,立时吓的李邦彦身子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本是久已紧张的神经此刻再也绷不住,竟然直接在大殿上抱头嚎啕大哭起来。
      那些本来同样抱定求和之心的人一看这一幕也不禁感觉自己腿下有些软。
      只有为数不多的坚定主战派大臣却一个个听的心中激动不已,仿佛打了鸡血!
      “前线将士没有说打开城门放金贼进来,而你,作为前任宰相,竟然在这里大放厥词,扰我君臣之心?你该当何罪?
      侍卫何在!
      把他给朕拉下去,斩了!”
      赵桓一挥手,立时便有两名精壮侍卫亲军自殿外奔进,二话不说,拖着李邦彦就朝殿外走。
      其他一些大臣见状,慌忙出班跪倒奏道:
      “陛下!太祖祖训,不可杀士大夫啊!”
      “是啊,陛下,不可杀士大夫!”
      “祖训不可违啊!”
      赵桓又笑了,只是冷冷看着他们::???
      “祖训不可违?
      金兵都已快攻进大内,连朕,都快要死在金兵的刀枪之下,你们现在竟然还敢跟朕说祖训不可违?
      何况,遭逢危难,一味只想求和,算什么士大夫!”
      听着这番有如雷霆的呵斥,那些求情臣僚仿佛遭受电击一般,一个个吓得赶紧俯伏在地,再也不敢抬头。
      “啊!”殿外远处传来一声惨呼。
      众人知道,李邦彦,真的被斩了!
      一时主战派大臣无不感觉扬眉吐气,大快人心!
      而那些主和派大臣此刻也都是暗自心惊不已。
      大感这三个多月以来,自己的皇帝陛下似乎性情发生了很大转变,不由提醒自己万万不可再胡言乱语,免的触他楣头。
      将处斩并悬挂奸细头颅之事交由开封府尹办理后,赵桓重新坐回龙椅。

第113章 明教分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