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五十六章:突起变故(求月票,晚上应该还有一章)[1/2页]

幽禁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冰茶常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腊月十五。
      天气阴寒。
      比天气还要阴寒的则是京兆府大堂内的气氛。
      卯时方至(早上五点。)
      京兆府大堂内便已然站满了官吏。
      烛光的照耀下。
      官吏们布满疲倦的脸庞上带着挥之不去的愁容。
      昨夜天气巨变。
      长安城四方城墙外冻死者足足四千余人。
      若是以往,一夜之间死去四千余人这实在是太正常了。
      但莫要忘了,那是以往!
      自许奕接任京兆尹之后。
      城外死伤的灾民数量每一日都是断崖式的下跌。
      最近几日,死伤灾民数量甚至已经控制到了五百以内。
      而现如今,一夜之间,再度回到了从前。
      偏偏,京兆府官吏们已然拼尽了全力!
      这几日购置的物资也好,百姓、大型商行‘捐赠的物资也罢。
      只要是能够御寒的,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运往各处灾民聚集地。
      可即使这般,仍是远远不够。
      任谁拼尽全力后却换来这么一个结果,其内心深处都不会好受。
      桌案之后。
      许奕缓缓起身看向下方官吏们,沉声道:“诸君已然拼尽全力,无需自责。”
      此言一出,大堂内超八成官吏瞬间红润了眼眶。
      无论怎么说,至少,他们的付出许奕看到了。
      许奕踱步桌案,沉声道:“赈灾是一场持久战,一时的失利算不得什么。”
      “我知诸君心中难受,我亦难受。”
      “可,难受它解决不了问题!诸君若是这个时候丧失了斗志。”
      “不用等到天黑,便会有超过五千灾民,因天气突变而死去。”
      “若是一直这般持续下去,用不了多久,长安城外将会再度尸横遍野。”
      话音落罢。
      京兆府官吏们无不面色一滞。
      道理他们都懂,可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物资,让他们如何努力?难不成那棉被、棉衣、帐篷等物还能凭白冒出来?
      户部主簿擦了擦湿润的双眼。
      出列拱手道:“大人,我等也不想丧失斗志啊,可可现在,棉被、棉服、帐篷、铁炉、木炭,一样都无啊。”
      许奕目光平静道:“赈灾物资的问题无需诸君担忧,本官自会前去筹集。”
      “现如今,诸君所需做的便是歇息!养足精神准备再战!”
      话音落罢。
      许奕深深地看向下方官吏。
      在场官吏有一算一,皆已一天一夜未眠。
      若是继续这般下去,不等许奕筹集到足够的物资。
      官吏们便先倒下了!
      许奕目光停留在张开源身上,吩咐道:“将大家歇息之地安排妥当,一切等我回来再说!”
      话音落罢。
      许奕大踏步朝着大堂外走去。
      刹那间,无数双布满疲倦的目光深深地看向那道坚定前行的背影。
      不知为何,这一刻所有人心里都异常堵得慌。
      好似心头忽然出现一无法负担的巨大石头一般。
      众人一日一夜未眠,许奕何尝不是?
      “大人!我随你同去!”户房年过半百的主簿深呼吸一口气,大喊一声,随即迈着踉跄的步伐追出了大堂。
      “我也去!”
      “还有我!”
      “算我一个!”
      “不能让大人替我们扛下所有!”
      “对!户部今日若是不拨给御寒物资,老夫今日便跪死在户部门口!”
      “算上我!一把老骨头了!糊涂半辈子了!损了半辈子阴德了!好不容易想做回好人,积攒一点阴德!他奶奶的!谁拦着我!我就和谁拼了!”
      刹那间,京兆府大堂内仿佛燃起了一团火。
      一个又一个京兆府官吏踊跃着踏出大堂。
      无论年老年幼,无论之前是好是坏。
      这一刻,他们,一条心。
      京兆府大堂外的天空灰蒙蒙的。
      寒风穿透棉衣,刮过血肉,直入骨髓。
      许奕转过身,望向身后一个个布满了疲倦的脸庞。
      听着他们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
      不知不觉间,眼眶竟微微湿润起来。
      许奕拱手深深一拜,笑道:“诸君请回吧,户部不是什么龙潭虎穴,本官去去便来。”
      话音落罢。
      许奕看向大堂门口的张开源。
      张开源心中叹息一声,大声劝阻道:“诸位还是听大人的话,暂且歇息!若不然,就算大人筹来了物资,也无人分派,到时候岂不是更麻烦。”
      “更何况,大人是皇子,就算借给户部十个胆,他们也不敢刁难大人啊。”
      在张开源的苦口婆心劝阻下。
      许奕脚步异常坚定地踏下月台。
      张开源说的没错,户部是不敢刁难他。
      但,户部却可以踢皮球。
      以往京兆府不是没向户部请求过物资支援。
      但奈何每次都被人当皮球踢来踢去。
      总之就是一句话,“我们也心忧灾民,但奈何户部也不富裕。”
      刺骨寒风中,十余骑出了京兆府,径直地朝着坊门处奔去。
      方一出坊门,灰蒙蒙的天空上划过一道异常美丽的闪电。
      几息后,隆隆雷鸣炸响于天空之中。
      要下雨了。
      许奕心中一沉,大声下令道:“目标安兴坊!所有人跟紧我!莫要掉队!”
      话音落罢。
      许奕重重一挥手中鞭子,战马吃痛之下疯狂地朝着坊外奔去。
      赵守等人见状,毫不犹豫地疯狂挥舞着手中鞭子。
      顷刻间,十余骑疯狂的奔走于无人的街道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
      莫名转寒的天气,即将迎来的大雨,无一不打乱了许奕原本的计划。
      若不是天气突然转寒,位于宣平门外的几座工坊,不出三日便可正式开工。
      到了那时,便可执行赈灾中最重要的一步以工代赈!
      到了那时,用不了多久便可解决大半关中灾民。
      早在数个朝代之前,便已然有人用过此举。
      但,为何到了近千年后的大周朝却无人使用此举?
      大周朝并非无人提起过以工代赈。
      只不过可操作性太低了。
      往往一经提出,便会迎来数不清的嘲笑。
      至于原因,则很简单。
      普通城池的粮食储备并不足以支撑以工代赈。
      若是从其他地方运送粮食,走水路?河道改流,水位下降,走陆路?单单以目前的道路情况。
      运一百石粮食,一路上人吃马嚼的,到目的地后能够剩下三十石便已然谢天谢地了!
      且,这三十石粮食还需建立在沿途无人伸手的情况下!
      而这仅仅只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罢了。
      即使再不考虑损耗的情况,想要以工代赈,其难度也犹如登天。
      首先,粮食不可能凭空出现,以工代赈说白了就是以全国富余的物资去支援局部。
      但他人富余归富余,单单凭借一道圣旨就想让别人将积攒多年的余

第一百五十六章:突起变故(求月票,晚上应该还有一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