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我们兵团老一辈革命家、兵团第一任司令员张仲翰写的关于兵团建设初期的一首诗词!”钟海涛报完节目,就和方锐、张欣、官洪、林文蓉、郑长顺、李海龙等人走到话筒前,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
      兵出南泥湾,威猛不可当,浴血千百战,高歌进新疆。
      各族好父老,喜泪湿衣裳,争看子弟兵,建设新乡故。
      放下我背包,擦好我炮枪,寓公能移山,我开万古荒。
      整地平如镜,凿渠万里长,引来天山水,为我灌禾秧。
      护田林成带,条田宜为方,四周森林树,万堵绿城墙。
      江山空半壁,何忍国土荒,原野变绿洲,城乡换新装。
      壮士接踵来,浩浩慨而慷,君有万夫勇,莫负好时光。
      负重从大局,发愤誓图强,兴建新社会,岂只艺稻粮。
      农林牧副渔,工农兵学商,相辅又相成,相得乃益彰。
      钟海涛和方锐等人将诗歌朗诵完后,台下又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个节目本来是让官洪朗诵自己创作的一首诗的,但在最后定择方案时,官洪考虑到如果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职工们可能听不明白,效果不一定好,于是向钟海涛和方锐建议换上了这首新疆兵团第一任司令员张仲翰写的关于兵团建设初期的一首诗词!因为兵团老职工们对张司令员是有一定感情的。
      五月中旬的天,晚上仍有些凉意,要不怎么会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呢?快到午夜十二点了,按照节目内容,下一个节目是郑长顺的笛子独奏曲《南泥湾红旗接过来》。
      头发有些自然卷曲,长得比较壮实的郑长顺走到舞台上,把话筒往上提了提,清了清嗓子,又将手中的笛子放在眼睛边,眯上眼睛仔细看了看,轻轻地扶一扶笛膜,确认无差错后,这才将笛子轻轻地贴在嘴唇边,调均了气息后,悠扬的笛音便从他的气息里发出来了。
      其实,生活在农场里的青年人都会唱这些歌曲。他们从学校里、从厂区中,从老一辈军垦职工们劳动后的欢唱里学会了这些歌。所以,当郑长顺刚吹完过门,参加晚会的青年人立即跟着唱起来。这气氛也感染了前来观看文艺晚会的退休老职工们,他们也跟着郑长顺笛音唱起来:
      铁流浩荡走瀚海,
      南泥湾红旗接过来。
      进军天山创大业,
      屯垦戍边红花开吔。
      唻唻唻唻——!
      开拓新疆献青春,
      山水任我重安排,
      艰苦奋斗绘新图哎,
      祖国边疆放光彩。
      唻唻唻唻——!
      艰苦奋斗绘新图哎,
      祖国边疆放光彩。
      郑长顺的笛声清脆、激昂,恰似隔着空灵的水面传到河岸边,分外清透。难怪许多退休职工特别是汪树清、陈淑芬等唱得比年轻人还起劲。
      趁着大家都在欣赏郑长顺的笛子独奏并在一起和唱的机会,站在一边钟海涛与方锐商量起来:“方锐,时间差不多了,明天还要上班呢,太晚了影响到明天的上班,反倒不好了。还有二分场、六分场和九分场的团员青年们也要往回赶,有的路程比较远,如果回去得太晚了,他们路上是不安全的。前面他们已经参与表演了两曲歌舞,下面的交谊舞节目就不表演了吧!”
      方锐赞同地点点头:“海涛,等长顺哥的笛子吹奏完后,晚会就结束了吧,不然刘场长会不会说我们把他的话当成耳旁风了,他再三说不能太晚了,害怕太晚了影响明天工作的!”
      郑长顺吹奏完后,钟海涛和方锐又落落大方地走上舞台。
      钟海涛高兴地说:“今晚是歌的世界。”
      方锐兴奋地说:“今夜是舞的海洋。”
      钟海涛开心地说:“今晚我们相逢相聚,欢乐开怀!”
      方锐激动地说:“今夜我们相依相知,永远难忘!”然后两人同时大声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奔向美好的明天。”
      钟海涛大声宣布:“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叔叔阿姨们,三分场文艺晚会到此结束。”
      方锐也高兴地说:“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以后再见!”
      钟海涛和方锐刚刚宣布完晚会结束,二分场、六分场和九分场的团员青年们都不太乐意了。
      二分场团支部书记姚太和首先大声喊起来:“我们二分场团支部准备了两个小节目,还没表演呢,怎么说结束就结束了呢?”
      九分场团支部书记陈春晖也在台下高喊起来:“是呀是呀,我们九分场团支部也准备了两个小品,还没来得及献给大家哩!”

第六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