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331 提前推出的“广而告之”[1/2页]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唐居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几天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一拖再拖的首发单曲《红旗飘飘》,终于在六月一日儿童节这天正式上线发售。
      实际上,曹志强原本的打算,是把《血染的风采》这首单曲,当做自己人生中的首发单曲的,而原本的首发时间,是定在五月二十五日。
      只是因为这个月正好要准备预考,以及重新灌录黑胶唱片等一系列原因,所以首发时间就继续往后拖延下去,改成六一儿童节首发。
      既然是六一儿童节首发,《血染的风采》就不太合适了。
      因为《血染的风采》虽然的确很打动人心,也被历史证明过是首很不错的畅销歌曲,但内容过悲,跟六一儿童节的欢快气氛就有些相冲突了。
      所以,曹志强最终决定在六一儿童节这天,首发《红旗飘飘》这首歌的单曲。
      《红旗飘飘》激昂奋进又积极向上,还带着点欢快的气氛,跟六一儿童节倒是相得益彰。
      毕竟这时期的六一儿童节,十四岁以内的儿童都是要放假一天的。
      然而,儿童放假一天,家长却不会放假,所以这时期的儿童过六一,最大的乐趣除了疯玩,就失去书店看书买书。
      因此,通常在六一儿童节之前,各个机关事业单位跟国企单位,都会给职工发一些购书卷,然后倒了六一儿童节这天,孩子就可以拿着购书卷去书店买书。
      当然了,也不是只能买图书,像录音磁带这些东西,也是可以买的。
      因为所谓的购书卷,基本都是新华书店发给各个单位的,拿着这些东西去新华书店消费,只要新华书店里有的东西,都可以买。
      而新华书店此时不光是卖图书,还卖录音带、录像带、黑胶唱片、文具跟乐器等等各种东西,可说就是个偏向文教体系的小商场了。
      大点的孩子可以自己来买,但大多数情况,还是家长带孩子来买。
      只是因为很多人还上班的缘故,带孩子来新华书店逛的家长,大多数是不上班的家庭主妇,或者爷爷奶奶。
      那么巧,曹志强的那首《红旗飘飘》,首发就是在新华书店发售。
      没办法,谁让曹志强跟新华书店的总经理现在关系好呢。
      红光出版社也好,华夏音像公司也罢,都是正经国字号。
      国字号出品的商品,当然可以去新华书店上架啊。
      因此,早在六一儿童节之前,大量《红旗飘飘》的录音磁带跟黑胶唱片,就已经进入了新华书店,并且还在最显眼的位置,甚至还贴了不少广告标语。
      广告语也很有意思:“阿强出品,必属精品!红旗飘飘,为国喝彩!”
      嗯,这个阿强,指的就是曹志强的艺名。
      是的,曹志强没有继续用“强子”这个名号,而是又开了一个“阿强”的小号。
      主要是吧,强子这个笔名,本来就是当初曹志强起的一个带点调侃味道跟痞子味的名字,其实跟现在的主流并不符合。
      简单说就是不怎么高大上,太土了。
      不过既然已经出名了,就只好继续用了。
      但是,曹志强并不想把强子这个笔名,继续用在歌手身上。
      他觉得吧,最好还是分开比较好。
      虽然笔名艺名分开,会少很多流量,不过这一点他并不担心。
      只要作品好,小号也会一飞冲天,根本不需要原来的笔名帮忙。
      强子嘛,以后就好好当他的诗人吧。
      至于音乐人这个名头,就交给阿强好了。
      真正的音乐人,就要凭实力说话,而不是凭借其他因素。
      好吧,这都是对外的说法。
      真实情况呢,是曹志强单纯觉得强子这个笔名,不太符合歌手的身份,所以就改叫阿强。
      反正之前曹志强开的小号也不少了,也不差这个阿强了。
      曹志强嘴上说着实力取胜,实际上可不仅仅是是推出作品就完事儿的,他还打了广告!
      没错,就是打了广告,而且是几乎免费的广告。
      可以这么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广告,曹志强才把首发单曲日推迟到六月一日发行的。
      其实打广告,此时的国内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一般来说,此时要在国内打广告,要么就是登报纸,要么就是上杂志,这是两种最普遍的方式。
      然后就是电台跟电视台了。
      只不过这时期,像电台跟电视台这种单位,已经不是1979年那种随便一个补酒都能打广告的时代了。
      《基因大时代》
      这时候,想在电台跟电视台打广告,不光是价格要高出很多,还得经过层层审查。
      拿中央台为例,想在中央台打广告,不光要出大价钱,还得经过央视广告部门的许可才行,不是随便什么杂牌子都能上的。
      曹志强想要卖录音磁带,很明显是不符合上电视台广告栏目的。
      但是,曹志强另辟蹊径,搞出一个公益广告的项目。
      当然,这个项目呢,一开始曹志强还没想到,始作俑者,或者说启发者其实是他的录音师陈光明。
      想当初,曹志强刚搞出一个华夏音像公司之后,因为还没有自己的录音设备,只能去租用其他单位的设备。
      当时,曹志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央视。
      靠着跟央视总编室陈汉原陈主任的关系,曹志强可以租用央视的录播室录唱片,而陈光明就是他的录音师。
      一开始,曹志强只是正常的录唱片,也就是在录音室里自弹自唱,然后被人记录下来,回头经过一些细微处理,就可以当做母带,去灌制唱片了。
      虽然过程简单,但这时期的国内录音带大都如此。
      不过,后来曹志强在录制《如愿》的时候,陈光明说,曹志强的歌曲都如此激昂振奋,动人心扉,只是听歌太可惜了,要是能制作一个战争电影,当做电影主题曲,边看边听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那时候的曹志强已经打算把唱片推广上市,听到这个话,立刻就想到了tv这个东西。
      tv这玩意儿,此时在国外已经出现,但在国内还没引入。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倒不是电视机数量不足。
      国内此时的电视机普及率虽然不高,但绝对数量却是很高的。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内缺乏相关的意识跟团队。
      早期的央视,整体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节目制作方面也乏善可陈,只是因为电视台数量太少,大家基本只能看那几个台,加上娱乐方式奇缺,央视的覆盖面最大,所以才造成收视率的奇高。
      但是,这不等于央视现在不能做tv这种形式的音乐电视节目。
      嗯,或许单独开一个tv频道的话,此时还不是时候,但是制作几个tv节目,在央视频道播放,那还是没问题的。
      制作tv不是问题,难的是怎么说服央视同意播放他的tv。
      很明显,如果是单纯当做广告,卖华夏音像公司的唱片的话,还有些困难,主要唱片这种产品,目前很难通过央视广告部门的审核,因为不够高大上。
      同样道理,推广《江湖行》这套图书也不合适,也不会被通过的。
      思来想去,曹志强决定另辟蹊径,干脆提前搞出公益广告这个玩意儿。
      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广而告之”

331 提前推出的“广而告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