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赵司言辞之间慌乱的样子曹操激动不已。
对于赵司提出的更换东西的请求,曹操想都不想的立马拒绝。
曹操很清楚,赵司越激动,就说明这东西越重要。
甚至很可能就会成为左右他们这边战局胜负决定性因素。
“这是…书?”
当看到赵司发过来的东西是一本油墨馨香的书本的时候,曹操的手都有一些颤抖。
这可是书啊!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书中更多的,一定是超越他这个时代的知识!
咦?
这是什么意思?
对于书封面上面的字,曹操有些不明所以。
果然高深,不愧是后世书籍!
一想到里面的内容或许会更加的震撼人心,曹操立刻翻开了封面!
这一翻开,曹操只感觉整个脑中传来一阵轰鸣!
“啊,我的眼睛!”
这TM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不是说好的决定性因素吗?
《十万个为什么》?
整页整页的“为什么”!
这密密麻麻的一片,看的曹操脑子都有些发晕。
这么厚一本书,居只有就三个字!
曹操感觉有些吐血!
曹操:“@赵司,我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吗?”
……
从甄宓处得知真相的赵司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转而立刻开始思考起来。
曹操的话,给了他极大的启示,甚至可以说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身为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赵司之前只想搞钱。
但现在,生活的保障已经解决,赵司的心思便活络了起来。
赵司心中思绪万千,另外一人自然也是不差。
虽然之前一直都在忙,但群里的消息他可是一点都没落下。
因为他已经从赵司的口中得知了不少关于自己朝代的描述,所以信心满满的没有多言。
可是最近一次的进攻战争的无功而返,让他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紧迫感。
一夜过去。
处理完政事之后他回到自己的寝殿。
思来想去之后,他屏退了众人,终于开了口。
赵匡胤:“@赵司,赵司在不在!”
嬴政:
“喂喂喂,@赵司,来活了!”
“对了,有没有人认识这个人是谁的!”
朱元璋:“我认识!”
朱棣:“识!”
对于赵匡胤,朱元璋肯定是认识的。
不仅认识,而且还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朱元璋在即位诏书里承认了大元的正统地位,同时也认为大元的正统来自于大宋。
而且大明定下来的历史观就是唐宋元明。
另外,朱元璋对赵匡胤的评价是:“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要知道朱元璋可不是轻易夸人的,对于赵匡胤此人能给出这么高的评价,那可真是不容易。
而且在明朝帝王庙里,只祭祀了十七个皇帝,别是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朱元璋:“@赵司,出来出来!”
朱棣:“@赵司,我爹叫你出来!”
朱元璋对于赵匡胤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拔高了!
因为直到赵匡胤去世之时,仍旧还有一个后汉直愣愣的杵在那里。
从这里也能看出,其实朱元璋对于赵匡胤的高度评价是有政治因素的!
元末时期农民起义,造反需要凝聚人心,而凝聚人心就要打出旗号。
那大家都会打谁的旗号?
只能打宋朝!
元末乱世的一众豪杰,大多以赵匡胤为本命。
当时大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本来姓赵,我是太祖的子孙。
而宋朝的皇帝里,只有一个赵匡胤堪称完人,虽然还有一个仁宗皇帝,但这人是个模范官家,用来造反显然不太合适。
赵司:“???”
赵匡胤:“@赵司,其实是我有事请教!”
赵匡胤自幼便是习武之人,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一句,宋朝便是由这么一名军士一手创立的!
&nb
第95章 转移话题,想都别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