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1章 刘邦很忙,刘彻醒悟[1/2页]

加入历史聊天群,古人们心态全崩 不嗦米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熟悉的人当着你的面讨论你干的糗事。
      即使嘴里的话听起来是严肃的,但流露出来的情感绝对会扎的你心口疼。
      就在前一刻,刘彻还在为自己北击匈奴一事感到兴奋不已。
      你看,我都把匈奴灭了!
      大汉王朝从此不会再受到匈奴的滋扰!
      这是一件多么流弊的事情!
      但赵司紧跟着所说的那几个字又给他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冲击。
      几代人几十年的积累,就这么被自己打完了?
      甚至连人都打没了一半?
      虽然他也知道打匈奴代价会很大,但没想到会这么大。
      汉武帝北击匈奴,功劳不可磨灭,但耗费之巨,也是不可忽视的。
      元朔二年卫青击败匈奴,收复河套平原南部,汉武帝下令修筑朔方城,派驻军队。
      所有的建筑材料和军需物资通过水路被源源不断的运到朔方。
      如此做法使得汉朝“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并虚”。
      河南、漠南之战,卫青率领十多万人,在四年的时间里四次进攻匈奴,打赢了汉匈第一次军事会战。
      狂喜之下的汉武帝,光赏赐汉朝士兵的黄金就有二十余万斤,而战争中造成的战马损耗也有十多万匹,这还不包括汉军兵器、铠甲以及运输军需的费用消耗,第一次汉匈会战就让国家财富大幅减少。
      霍去病河西之战大胜匈奴,并迫使匈奴浑邪王率领几万匈奴人投降,这又是一场大胜利,汉武帝下令安置这批匈奴人,并给予其丰厚的赏赐,而赏赐和安置费开支巨大,“是岁费凡百余巨万”。
      同年,汉武帝下令开凿长安至华阴的漕运,同时在朔方修建灌溉水渠,实行屯田,这项工程征发劳役几万人,历时三年未能成功,“费亦各以巨万十数”。
      元狩三年,山东地区遭遇水灾,汉武帝将七十多万灾民迁往关中以西及朔方等地居住,扩充北境边城的人口规模,“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于县官...费以亿计,县官大空”。
      漠北之战后,汉武帝下令赏赐士兵钱财五十万金,却被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汇报说,“臧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
      就是说国库里的存钱以及地方缴纳的赋税已经被消耗完了,无力承担对士兵的赏赐。
      “卫青,朕先回去了!”
      直到刘彻回到皇宫,他脑子里面依旧混乱不堪。
      赵司的话让他的内心矛盾不止,群聊的那个银光闪闪的称号更是看的他一阵心虚。
      思来想去,刘彻还是决定找赵司问个清楚。
      刘彻:“@赵司,那么多钱,让我三两下就给造没了?”
      赵司:“是的!”
      我TM,还真是!
      听到赵司肯定的回答,刘彻心神一阵恍惚。
      这也太难以让人相信了!
      穿钱的绳子都烂掉了,那得是多少钱啊,就这样让自己三两下嚯嚯没了?
      自己有这么败家?
      嬴政:“@刘邦,快来看你家败家子!”
      刘邦:“没空!”
      刘邦是真的没空,他已经在刚才私聊了赵司,问出了刘彻的“爷爷”是谁,他正要去进行一场亲子互动。
      但有一点,刘邦肯定是没有想到的。
      赵司在查资料的时候忘记了一件事,他是按照正常的继位时间查的。
      而且他也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刘邦死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就是刘彻的爷爷。
      所以,赵司给刘邦的回答就是,刘盈!
      刘彻:“那,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这句话给刘彻的压力,远超之前。户口,换句话说那可是百姓啊。
      减半,那是何等的一个数字。这怎么能叫他不担心,不害怕,不恐惧。
      赵司:“对匈奴作战只是一部分原因。”
      看到赵司的话,刘彻顿时心中一松。
      只是,一部分原因,难道还有别的?
      赵司:“造成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主要原因是贵族官僚对于百姓的压迫。”
      

第81章 刘邦很忙,刘彻醒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