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赵司再一次把一个锅温柔的放在了自己的背上,还顺道邦邦邦的拍了几下,刘邦这脑子就被震蒙了。
可不是温柔咋滴,人赵司说刘彻顺带把他捎上了而已,可就算是顺带,那也是锅啊!
苟不住了!
刘邦:“@赵司,你胡说你无理取闹,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嬴政:
“@刘邦,这么久不说话,我还以为你无了!”
“人呢人呢,都出来。”
李世民:“来了来了!”
朱元璋:“来了来了!”
曹操:“咦,@刘备,你人呢,这不得出来表示表示。”
刘备:“我**你个**!”
曹操:“原来你在啊,那就没事了!”……
嬴政开心了,刘邦的瓜,甚是香甜。
一想到刘邦从刚才的忍者神龟到这会儿的奋起反击,还有那脸上的表情。
开心!
纵观整个西汉历程,似乎还真有点赵司说的那个味道。
赵司:“@刘邦,我没有胡说啊,你知道王莽是什么人吗?”
刘邦:“男人?”
赵司语塞,一时之间,他竟然无法反驳。
不知为何,赵司莫名就就想到了籍孺。
《史记·佞幸列传》里记载:“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才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
就是说汉高祖刘邦有男宠籍孺,汉惠帝刘盈有男宠闳孺。
两个男宠都很受宠,可以和皇帝朝夕相处。
根据记载,这个叫籍孺的男宠应该是活到了汉惠帝为帝的时候,与汉惠帝的男宠还认识。
咦…这果然是传统!
“他是儒生啊!”
“还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拥护和实施者!”
安贫,好学,孝亲,这是典型的儒家道德要求。
年轻的王莽也按照这种标准,严格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
就算后来步入仕途,身居高位,一直也在践行着这一切。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一锤定音,王莽便成为了古代文人笔下批判的对象。
因为在后世的所谓儒家正统观念里,王莽就是一个乱臣贼子,他窃取的了汉室江山,王莽更是不被他们承认。
可细想一番,他们能承认么?
他们要为官为仕,要逐浪朝堂,要争取并维护自身的利益。
结果皇帝一看。
王莽?你们的人?篡夺皇室?
还想做官?
滚犊子吧你!
但经过后世许多史学家的分析,实际上王莽一直是儒家思想的忠实拥趸,也是儒家思想的坚定践行者。
这些从他建立新朝之后的那些制度也可以看出来,只不过那些都太过理想化。
就连带领我们建国的那位伟人都说:“其实王莽也不是怎么不得了的坏人。我们现在研究王莽,要拿很公平诚恳的态度来研究。”
作为一位深谙中国古代历史的学者、政治家,其上述精辟阐述不愧为伟人之论,足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赵司:“儒家自春秋始,但一直没得到什么重视,尤其是和秦朝以法治国的主张背道而驰,在朝中这些人更是没有得到重视。当然,秦前为乱世,乱世当用重典!”
嬴政看到这里那叫一个开怀。
吃刘邦的瓜,还能看到自己被肯定。
这感觉,就更棒了!
“但是@刘邦你做了皇帝之后就不一样了,可能是因为这些人在那个时候学会了用不同的姿势对你高呼666,所以自此之后,他们逐渐开始走进了统治阶层。”
“然后,在@刘彻时期,正式确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刘邦不乐意了,这是他曾孙确认的,和他有什么关系,他不过就是开了个……头?
第78章 匈奴心有怨气,嬴政主动背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