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章 今夕何夕,君臣之舞[2/2页]

加入历史聊天群,古人们心态全崩 不嗦米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周瑜的能力,曹操那可是相当清楚。
      上马是将军,下马是谋臣!
      这样的能人,对于曹操这种人来说,不眼红都怪了!
      这一点,从他派蒋干前去游说周瑜就能看出来。
      刘备:“别去别去,你可别忘了赵司之前还说了一句话,是什么来着。”
      “对,铜雀春深锁二乔啊!”
      “曹孟德就是个坏胚,他动机不纯!”
      曹操:“总比某些牛头人好!”
      噗……
      刘备几欲吐血!
      “诬陷,绝对是诬陷!”
      “毁谤,绝对是毁谤!”
      看着周瑜的眼神,孙权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感觉,直接反驳了赵司的话。
      说完之后便朝着周瑜走了两步,试图离周瑜近一些。
      可他没想到,他走一步,周瑜便退一步。
      此情此景,孙权甚觉断肠。
      黄盖:?
      他们在干什么?
      我怎么看不懂?
      哎,年纪大了,年轻人的世界,看不懂了!
      赵司:“后世人说周瑜当年是携资入股孙策阵营的,他们的关系更多的类似合作伙伴,而不是君臣关系!”
      “孙策遇刺,可他的托遗臣子却是张昭,并没有提到周瑜!”
      现在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说什么“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实际上这句话是小说虚构的,孙策的托孤大臣只有张昭一人,并没有周瑜。
      孙策死的时候,周瑜也不在身边,哪有不在身边的托孤大臣。
      《三国志》记载:“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赵司:“后世还说周瑜带兵奔丧,颇有逼宫之意!”
      赵司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
      周瑜得知孙策逝世后,他从巴丘带着兵前来奔丧,然后留在了东吴。
      要知道古代旧主离世,新主继位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镇守一方的将领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我不能私自回来的,更何况是带着兵马。
      孙策去世前,周瑜已经是手握兵权的将军,孙策一死,周瑜带兵入吴,这样做法很难不让人有想法。
      很多人都说没有昭命私自带兵入京,不论是哪个朝代都是大忌,周瑜仗着自己有权,威望高才敢如此作为。
      而且孙权作为新主,位置不稳,当然无法与周瑜抗衡。
      啥玩意,逼宫?
      周瑜:“诬陷,毁谤,我怎么可能逼宫!”
      这下轮到孙权傻了!
      往前走的脚步顿时停了下来,脑子里不由得开始回想继位时候的场景!
      赵司说的,似乎,好像,还真有那么一点道理!
      孙权顿了顿,周瑜却是主动上前了一步。
      我嘞个去!
      孙权的脑中还残留着周瑜逼宫的话的余味。
      看到周瑜往前,条件反射的退了一步!
      赵司:“而且,在赤壁大战之中,你似乎还有意制衡周瑜。”
      周瑜:???
      制衡?
      主公他,居然不信任我?
      周瑜已经从赵司的口中知道了赤壁之战的惨烈,可以说,他那是豁出命去在拼。
      可现在,孙权居然还要制衡他?
      大战前,周瑜并不是大都督,而是右都督,左都督是程普。
      《三国志》中记载:程普与周瑜为左、右都,破曹公于乌林。
      也就是说,赤壁之战的主要策划人虽然是周瑜,但东吴的大军掌握在程普和周瑜两个人手里。
      值得一提的是,周瑜与程普二人关系并不好,孙权明知此事依旧这么安排,此中深意……
      “后来鲁肃提出要将南郡让给刘备,这样能够抵御曹操南下,与刘备联合共同抗曹。”
      “虽然鲁肃和刘备达成了一个看似对孙权极为有利的协议,但周瑜却认定刘备是枭雄,建议孙权将他软禁,由孙权统领刘备的部下。可孙权认为刘备难以控制,曹操才是真正威胁,没有同意周瑜的意见。”
      “周瑜见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再次带兵与孙权相见。此事的结果是孙权答应了周瑜,批准了他提出征伐益州的战略。就在周瑜见了孙权后返回他的驻军之地江陵时,在半道上突然生病死亡。”
      随着赵司的叙述,两人的心思不断的不断的变化着。
      随之而来的,便是两人的你进我退,你退我进。
      这可着实苦了一旁的黄老将军。
      此时黄盖的心里,只剩下一个想法。
      没眼看啊\/捂眼\/!

第65章 今夕何夕,君臣之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