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解除,同时也可以顺带着理解这其中微妙但丰富,一眼看不出来非要人用语言解释一遍又一遍的“奥义”了:明明看上去好似毫无脾气和主见可言,但是细细拆分出来,才发现,这话里话外比较起来,仿佛便是这世上最为任性的任性了,因为,它从表面上初初看过去,无论哪个字看起来都是客气讲理、循循善诱、极有规矩,仿佛万事皆可商量、皆可退让,殊不知,这种商量和退让,不过是因为在底线之上的、由理性控制之下的一种表现罢了,正是因为一切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的,所以不必考虑过多的东西,只要进行有限度的商量和退让就可以了,反正都是在限度内行事,也不用过度费心,以此种既温和有节,又不麻烦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本质上,是一种借助与人为善而达到省力高效目的的处世准则。但是,其实际上的本质则是,一旦超出了所谓的可控范围,也就是超越了所谓的底线,就是无论如何,都动摇不了分毫了。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啊,有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觉得,凡事在一开始,只有采取非常主动的、先发制人的方式,通过在最初的阶段,就主动地以公众行动和方式,处处表现得非常强势与据理力争,用气势压过、震慑对方,才能用这个抢占先机的“下马威”,在后续过程中与他人相处较为轻松,免得被对方占了先机,被对方“骑到头上教做人”。这是因为,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够让交涉的对方从一开始就本能地感到畏惧、感到害怕,从而不敢轻易妄动。没错,确实仔细分析一番的话会发现,威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第三八八章 与世无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