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不仅如此,另外,还需要特别说明一句的是,这样的一手资料,自然一定要是尽可能客观真实的记载,是现实的尽可能原汁原味的反映,而非为了特别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而留给后世的“号称无添加不含糖原汁原味,实际上已经经过了无数次加工和美化过的故事”虽然,这种所谓的故事,能从侧面反映某种社会现实,但是,说到底,还是不如直接史料那般,能够真实再现当时的社会风貌。尽管,记叙的过程,并不绝对中立客观,尽管,但凡是文字叙述,其中必定掺杂了创作者的个人意志,而但凡是有血有肉的人,都无法做到绝对如天平的客观中立,但至少,有没有这份心思,写出来的东西所呈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那种掺了水做了假歪曲了实际情况的东西,或许能蒙得了一代两代人,但是,当脱离了当时的那个大的历史环境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么一段历史的话,自然很轻松就能分辨出,何者为媚上瞒下,何者为实事求是,何者是没用的,何者是有用的。因此,这也是给当世的文人,特别是史官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需要他们用文字来回应“如何在政治施压中,尽可能保持客观中立”,并需要记载的人认真思考清楚,他们究竟想为后世留下一个怎么样的“历史”,想让后世看到一个怎么样的时代。
所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大抵说的便是如此。
第三三八章 春秋笔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