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间屋子的门,坐在门旁一边看书,一边时不时应付着来买东西的人,然后一直开门到儿子放学。
他那小卖部看着没个门头没个柜台的,东西来来回回也都是几分几毛不值钱的样子,实际上还真没少挣。
姜晚晚听他这么一解释也明白了,好家伙,趁她不注意整了个社区便利店呗。
行吧,反正她也没这个年代那些人对个体户的歧视,就觉得他想干就干呗,小打小闹的就算被人举报了东西全都没收,估计也赔不了多少钱。
可谁知道他这小卖部一开就开到了她大学毕业,这时候已经不再抓个体户和小商小贩了,甚至还给颁发营业执照。
沈霆钧的小卖部也从最开始的那一间房,扩大成了三间,有了门头招牌,也有了货架和柜台,生意也实在不错。
但姜晚晚觉得他不是那种会甘愿屈居于一间小卖部的人,于是这天晚上直接询问起他对将来的打算。
她已经考上了老师的研究生,以后可以的话还会继续向上读,然后留校任教,估计这辈子都要耗在学校里了;而小勋今年已经十一岁,马上就要上初中了,也已经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了。
所以——
“你如果有什么计划,就放心的去做吧,我们娘俩虽然不能给你太多帮助,可至少能做到不拖累你,在精神上支持你。”
实际上沈霆钧还真是有些计划的,但要是想实现他的想法,需要很多钱。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又是去南方进货,卖各种可以让他迅速积累起资本的衣服、首饰、电子产品,又是不停地张罗着办厂的事儿。
最后终于在年底投进去所有积蓄,开了一家食品工厂。
一开始因为资金不足,厂子里只生产几种调味酱,然后慢慢地增加品类和生产线,不到两年的时间,工厂产值翻番的增长。
但沈霆钧却觉得厂子的发展还不够快,自从开了厂子后他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平日里看了不少书,再加上媳妇平日里说的一些话,他明白现在属于一个国内经济起飞的年代,以后私人企业一定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业内的竞争力也一定会不断扩大。
如果想要以后在自己行业拥有话语权,就一定要趁着现在快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扩大自己工厂品牌的影响力。
因为清楚知道这一点,这几年他挣了钱也不敢享受,几乎把所有盈利都投入到了厂子里。
可即便如此,却还是不断有竞争对手冒出来,其中不乏被归国华侨投资的,或者直接是他们自己开设的厂子。
那些厂子生产的食品味道怎么样先不说,至少包装上是要洋气许多的。好多外包装上还印着金发碧眼的外国女郎和洋文,老百姓一听介绍说是出口国外的,便认为是好东西,争相购买。
沈霆钧便想着是不是该上电视报纸做点广告,增加影响力什么的,可资金上又实在短缺。
直到一位麻烦人物的到来,彻底帮他解决了这件事。
第100章 办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