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物资的师清波,两人相见恨晚,志趣相投,一个有钱,一个有想法,很快,闻泉便果断出击,依靠师清波的钱,成立了金格建筑公司。
刚成立的公司,就已经说好了,利益分成。闻泉知识渊博,才识过人,以知识和管理入股,占有金格建筑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而师清波以现金流参股,占有金格建筑公司百分之六十的股份。说白了,也就是金格公司赚回来的钱两人四六开。但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和实际管理者却是闻泉,师清波只能是个副手。
这种关系,基本上类同于合伙生意,职业经理人和资本所有人之间的关系。师清波少去了风餐雨宿的劳累奔波,换得一身轻;闻泉则拿着师清波的钱,开始了任意驰骋的商场搏击,短短不足十年的打拼,到了九十年代末,金格公司便在冶州城崭露头角,获得了惊人的业绩。要不是后来发生的拆迁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说不定闻泉和师清波还会继续在冶州干下去。
树挪死,人挪活!
决定离开冶州到魔都打拼的想法,是闻泉提出来的,金格公司上下一片反对声,这其中就有师清波和金莲两个重量级的人物。
金莲反对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冶州是金格的老地盘,这里人际关系丰富,干事得心应手,跑去一个陌生的大都市,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成败尚未预知,不想折腾。
师清波反对的理由是也是稳定,但是,更多的是从生意赚钱的角度来说的。他认为,冶州是个小城市,适宜金格这样的小公司;一旦到了魔都,商场险恶,争斗激烈,如果折戟沉沙再回头,岂不是净耽误时间。
可是,当时的闻泉因为拆迁事件已经不想继续再冶州继续待下去了,去意已决的闻泉甚至提出了,要与师清波分道扬镳,自己一个人奔赴魔都发展的想法。
无奈之下,师清波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折中办法。那就是同意闻泉奔赴魔都发展,但是,他自愿将魔都金格的股份降低到百分之二十。其实,魔都是个广阔的天地,新成立的魔都金格公司,需要大量的融资,才能适应魔都激烈的竞争环境。这期间,师清波拒绝再投入一分钱。所以新加入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闻泉和公司的其他人,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了郝强、姚全和路通三个元老级别的人物。
所以,新成立的魔都金格公司,股份多元化,闻泉成了最大股东,师清波自废武功屈居第二,后面还有郝强、姚全和路通等一二十个较大的股东。闻泉成了名副其实的董事长兼总裁,师清波成了监事会主席,在整个公司位列第二。
不是师清波没有钱,他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其一,冶州金格公司,自己是出资最多的,结果闻泉是技术股和管理股,虽然出资不多,照样把控着整个公司,自己照样屈居之下。来到魔都,自己就是注资再多,又如何,不还是闻泉是老大,我是老二!既然自己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何必要继续注资?其二,冶州金格虽然赚钱慢了些,发展前景不够好,但是,市场娴熟,人脉稳定,去了魔都,人生地不熟,成败又不知,何必要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家来豪赌!一旦输了,我手里头的资金,还可以在冶州继续成立公司。这不是没了后顾之忧吗?
师清波算盘打得啪啪响,精确到了方方面面。
第655章 :起底大金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