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白军内斗的同时,苏俄方面也意识到了战机的来临。
      喀山反击战后,苏军主力已经跨过了伏尔加河,对敌人形成了一定的攻势。
      苏俄内部此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是集中主力,继续在喀山一带进行突破,直接威胁莫斯科。
      二是调转兵锋,南下察里津,拿下第二个伏尔加河以西的据点。
      关于这两个方案,苏俄内部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会议上,乌里扬诺夫认为,直接攻击莫斯科对于战争形势不利。
      虽然这是白卫军的政治中心,但是作为军阀,只要干不掉军阀头子,打击行政中心的意义并不大。
      而且莫斯科虽然在内斗,但是仍然是一座重兵驻防的城市。
      莫斯科城内守军有十万人,周边地区的各路军队加起来超过二十万。
      此战不同于喀山反击战,攻击拥有着三十余万守军的坚固城池,对于苏军来说,难度将是喀山反击战的数倍。
      在乌里扬诺夫说完之后,勃朗施坦也发表了他的意见。
      他认为,察里津作为一座一定程度上能够与莫斯科匹敌的大城市,其战略意义同样重要。
      而且察里津的守军数量在十万人左右,如果苏军的攻势足够迅猛,那么就能够在白军主力援军抵达之前就将察里津拿下。
      按照秦牧同志最初的承诺,只要苏俄能够拿下三大城的任何一个,帝国公约组织就会接纳苏俄。
      相较于难以直接拿下的莫斯科,察里津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听了乌里扬诺夫和勃朗施坦的观点后,支持攻击莫斯科的同志们也纷纷被说服,认同攻打察里津的计划。
      十三日,布鲁西洛夫血洗莫斯科的同一天,苏军主力集结完毕,从喀山一带乘火车迅速南下。
      由陆建章率领的帝国志愿部队第二十八军担任开路先锋,兵锋直指察里津。
      苏军的调动自然会引起白卫军方面的注意。
      由于布鲁西洛夫现在忙于处理善后事宜,实在是腾不出手去对付苏军,只能尽可能地拼凑出一支六万人的援军前去支援察里津。
      十六日,二十四万苏军跨过伏尔加河,完成了对察里津的合围。
      渡河过程中,苏军全程未受到任何来自城内白军的攻击。
      十万白军龟缩在城市周边,不敢主动进攻。
      守军指挥官甚至凭借这十万白军,贸然出击恐怕还不够第二十八军塞牙缝的,只有坚守城市才能有一战之力。
      不得不说,他的策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就在苏军渡河之际,来自帝国境内的补给运到了第二十八军的后勤部队。
      这其中除了海量的弹药,油料与其他补给品外,还有整整三十门\"龙腾1\"型自行火箭炮与上万发火箭弹。
      如果白军冒险出击,那么迎接他们的将是火箭弹组成的弹幕。
      不过即使是龟缩在城内,这也不意味着他们能够躲开这些火箭弹。
      在包围完成之后,火力打击就随之开始了。
      三十门火箭炮上万发火箭弹,够城内的白军喝一壶了。
      在苏军手中得到察里津大致的城市布局图之后,陆

第312章 再攻察里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