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玻利瓦尔同盟[1/2页]
帝国终末:我率领北洋舰队造反
血染红了心
另一边,米国统领威廉·麦金莱对于智利竟敢毫不犹豫地拒绝米国的要求而感到震惊不已。
难道米国的话在美洲大陆上不好使了!?
麦金莱当即对智利发出严正声明,断绝了米国对智利的铜矿等原材料的进口,并要求智利在三天之内驱逐第二国际,否则将施加更严厉的制裁。
但是帝国公约对智利的近乎包养的福利,使得米国的制裁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反倒是引起了智利人的愤怒。
第二国际在智利的活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争取底层利益的目的开展的,而米国竟然要求驱逐他们,甚至不惜动用制裁手段。
很快,从四月八日开始,智利人开始走上街头,要求统领埃乔伦对米国采取强硬态度,绝不妥协。
埃乔伦顺应民意,对米国的制裁行动表示了外交谴责,并且表达了绝不妥协的意思。
麦金莱都觉得新鲜,刀不锋利马太瘦,区区智利拿什么跟我斗!?出车!
四月十日,麦金莱宣布对智利实施制裁,召回大使,断绝外交关系,取消一切贸易。
十一日,米国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抛售国家战略储备铜,致使国际铜价暴跌。
麦金莱还宣布,一切停靠在智利的轮船,六个月内不得在米国停靠,一举打断了智利与几乎所有国家合作。
米国人试图以这种手段玩爆智利的经济,迫使埃乔伦认怂或者下台,换一个愿意认怂的人上来。
这些手段确实对智利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从十二日开始,智利陆续出现了向米国认怂的声音。
果然,在哪里都不缺少叛徒的存在。
这种时刻,秦牧必须要顶住。
在他的授意下,帝国公约展开了对智利的全面保养,几乎所有主要出口商品,包括铜矿,水果,牛肉,木材,咖啡等等产品。
只要智利产出,帝国公约就以国际市场价收购,米国对智利外贸的经济制裁效果荡然无存。
这些进口的商品,有用的就投入到建设中去,没用的就投入和开罗条约组织和贝尔格莱德条约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之中。
另外,帝国公约以经济合作的名义,派驻贸易代表团入驻智利,名为贸易,实则指导并协助智利大力发展农业并进行初步的工业化,使智利拥有一定自给自足的能力。
虽说是第二国际在美洲大陆上的桥头堡,但是智利人是实打实地得到了来自帝国公约的帮扶。
而智利的铜矿等,也实打实地为帝国电力系统的普及,甚至是冶金业都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第245章 玻利瓦尔同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