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来便存在,且对武国建国有着不可小视的功劳,而先帝更是给予了书院一项下可斩贪官污吏,上可罢黜天子的权利!”
宋安民眸光微闪,语气略重。
而付仁听后更是神色一顿,面色渐渐凝重了起来。
这是给了书院一把尚方宝剑啊!
难怪……难怪最想书院覆灭的人会是陛下了。
谁当皇帝希望自己脖子上始终架着一把剑?
也难怪太子竟然会帮助书院,想来便是因为书院这特殊的权利!
一旦他打算起事,甚至是篡位,书院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震惊过后,付仁面露苦色,他看着面前神色温和的青衫儒士,苦笑道:“我现在反悔不去书院还来得及吗?”
听着他这墙头草般的话语,宋安民却只是微微一笑,神色古怪地看着他道:“桃安先生觉得呢?”
付仁心中苦涩万分,他知道,就算现在离开也来不及了。
前晚上自己跟对方说的那从监察机构下手,整顿朝廷百官的方法一旦公布。
如果被人知道是他的主意而没有书院庇护的话,他估计很快就会被绑上铁石丢进江里跟鱼儿同床共枕了。
这是上了贼船啊!
如果早知道书院的情况复杂到了这种程度,他打从一开始就会离这两个人远远地。
沉默片刻后,他只能接受了事实,有些无奈地道:“陛下是借三皇子的人动手的?”
闻言,宋安民目光更是露出欣赏之意。
仅从这三言两句当中,便分析出事情跟三皇子的人有关,的确不简单。
“准确的说,是借国子监的人动的手。”
“两个月前,陛下颁布新令,优先从国子监的学子当中选拔入朝为官的贤才,且取消了书院的诸多特权。”
宋安民说着,目光微沉,叹了口气道:“此令一出,不少书院出身在朝为官的人便受到了波及,被国子监的人取而代之,不少人也在这个时候选择了脱离书院。”
“长此以往,书院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听着宋安民的话,付仁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哪怕是陛下想要动从立国之时便一直存在的书院,也不是简单发一纸诏令这么简单。
之所以会颁布这种令法,肯定跟书院的一些人有关,被抓到了把柄。
“书院做了什么?”他沉声开口问道。
“与当下局势唱反调,主张以和为贵,不以武外交。”宋安民开口。
闻言,付仁目光微闪,大抵是明白了眼下是个什么情况。
想来是在梁国屡次骚扰的情况下,书院出身的那些重臣反对以武力交涉,而是主张以和为贵,大事化小,不想挑起两国之战。
在朝中官员对于梁国愤怨已深的这种情况下,书院敢说这种话,不被抓出来针对才怪。
而陛下本就想慢慢架空书院,刚好趁着这一波形势,让主张武力的国子监渐渐取代书院。
对于这点,国子监的人肯定欣然之至,三皇子估计晚上做梦都能笑醒,毕竟国子监的势力越大,他的权力也就越大。
而作为敌对的太子当然不愿意看到国子监彻底取代书院,让三皇子实力大涨了,所以选择了帮忙。
虽然这样做对他没有什么好处,但书院还在的话,却也能钳制住国子监,遏制三皇子的实力。
而作为当今圣上,更是乐得看见这一幕发生,根本不会对太子不满。
毕竟新令发布后,书院在朝廷的力量至少削弱了大半,对他的威胁大减。
太子这个时候跳出来阻止国子监继续扳倒书院,他非但不会不满,反而会支持。
因为这样一来,太子与三皇子两方实力便又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一想到这中间牵扯到这么多花花肠子,付仁就不免感到一个头两个大。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那老狐狸什么都没做,就发了一纸诏书而已,就让之前势大的太子再次与三皇子旗鼓相当了起来,不足以威胁到他自身的地位,还顺带砍了书院两刀。
当真是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也就是说,书院眼下最大的敌人不是陛下也不是太子跟三皇子,而是如何在朝廷立足是吧?”
付仁揉了揉太阳穴,也不知道上辈子自己是造了什么孽,要被卷入这种争斗当中来。
武国陛下这么一步棋,不光是在维持太子与三皇子之间的平衡和削弱书院实力,也是在逼着书院往太子那边站队。
而一旦涉入党争,他再想对付书院,就要简单太多太多了。
第十四章 朝廷局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