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儒士古井无波的眸子微闪,他不急不缓地开口道:“无论如何,国库空虚之事不假,朝廷不会同意拨银赈灾的。”
付仁沉默,随后看向对方道:“武国有专门监察百官作风的机构吗?”
“有。”宋安民点头。
“如何?”
“不如何,内部腐败,人人趋炎附势,早就成了那些朝中大臣的鹰犬,成了小官的贿赂对象。”
“那就好办了。”付仁开口。
听闻此话,宋安民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他有些不解地看向面前浑身还湿漉漉的青年。
为何这种重要机构内部腐败,他竟然还会说出这种话?
“不需要朝廷拨款,从监察机构下手,严查贪官污吏,搜刮家产,充归国库后拨银赈灾。”
付仁开口说道,在他的记忆里,这种手段是最常见的。
在国库空虚的时候查一波贪官,一定能获得大批银钱。
宋安民听后还是摇了摇头,这个办法他早就想过了,但是根本就行不通。
一来监察机构里面那些人关系太广了,几乎与朝中权臣个个都有来往,如果要追根究底,恐怕整个朝堂的人没有几个人是底子干净的。
到时候钱是有了,朝堂却是空了,得不偿失。
而只查一部分小官,那肯定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如今党争激烈,如果真的准备整顿监察机构了,此事肯定也会被利用。
到时候事态还是会被有心人扩大牵扯到各个朝堂大臣身上。
而且都说了要严查贪官污吏,当那些大臣的黑底被翻出来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陛下圣颜何存?
所以,这个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见面前的青衫儒士摇头,付仁自然也猜到了他的顾忌是什么,继续开口。
“不用所有人都查,也不是有贪墨违法行为的就要杀。”
闻言,宋安民一愣,有些疑惑地看着他道:“此话何解?”
“整顿监察机构,牵扯的人如果太多,会引起朝堂动荡,造成青黄不接的后果这点我知道。”
“那为何不换个方法,让所有人在其位,谋其职呢?”
宋安民眉头越皱越深了,他有些不明白眼前的青年到底想说些什么。
“查,是肯定要查的,查那些任职五年以上还没有半点功绩而且有过违法乱纪之举的人,一旦发现其贪墨受贿,立斩不赦。”
“相反,如果在职期间,对朝廷有过贡献者,若也有贪墨受贿之举,可功过相抵,既往不咎,当然,在整顿监察机构期间有的功绩,也可以算!”
宋安民神色微怔,细细想着付仁这些话里的信息,眼中逐渐有了一丝光芒。
“如果有一些没有功绩,也没有暗地里做过什么违反国法纲纪行为,但却有受贿贪墨之举的,只要不造成重大影响,皆可以银抵罪。”
付仁说完这些话后,静静看着对坐的中年,观察着他的神色。
宋安民目光微闪,还在想着这个方法所带来的利弊。
想了许久,他眸中光亮升起,略有些激动之意。
此法大妙!
如果一旦真的开始实行了,那些有功绩在身的官员就会被排除在外。
而没有功绩的,也会在这个时候想方设法的去让自己有功绩。
这个时候,选择去处理各种天灾和难民的安置事宜,便是最好的办法。
因为这种情况一般都只要拿银子就能解决,并不难办。
至于其他一些没有严重违反国法纲纪,却有受贿贪墨举动的官员,拿钱抵罪,充归国库也可以既往不咎,比去平息匪患和处理天灾还要简单直白。
这一措施下来,朝中官员不会减少太多,而武国各地的乱相也肯定会得到一定缓解。
最重要的,是党争两方都不能拿此事大做文章,借此机会来削减对方的实力。
因为其中有功过相抵、银钱抵罪的方法在里面。
花费太多的心思在这上面,而对方只要搬出一些功绩拿些钱财就能够解决,显然不值得。
宋安民看着眼前有些羸弱的青年,笑了起来,眼中有些光芒。
困扰他许久的问题,今日终于得到了答案。
第十章 解决方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