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她终于绷不住情绪了,好似延迟而来的情绪终于喷薄而出。
石静娴紧紧的捏着那张纸,眼泪大颗大颗的掉在了纸上,晕染出一圈圈的水渍。
“阿玛…呜呜呜…阿玛…”
石静娴从没如此真心实意的喊过康熙阿玛。
她更多的,是带着算计的。
有讨好的,有故意展示亲热的,有茫然无措的…
但没有一次,是真心情意,发自肺腑的喊出阿玛。
没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有石静娴知道。
这是康熙在回答她之前问的那个问题。
如果知道还能活这么久,他会后悔早早将皇位传给石静娴么?
而康熙的回答是不悔。
他不后悔早早传位给石静娴,也不后悔将儿子们培养的这么出色。
因为那都是他的孩子。做父母的哪有不希望自己儿子成为人中龙凤的?
胤祉,胤?,胤祺等人都连夜到了圆明园,就连孙子辈的弘皙他们也都到了。
胤?和石静娴都跪在康熙的床榻前,不同于胤祉和胤?这些儿子,也不同于弘皙等孙子辈。
他们好像根本没反应过来康熙走了。
石静娴想着那张不悔,伤心欲绝。
自从石静娴退位,他们和康熙一直生活在一起。
康熙明明今早还那么生龙活虎的同她置气,明明一顿还能吃一大碗饭。
怎么就会这么突然就走了呢?
等到弘煦带着内务府准备的棺柩到的时候。
石静娴才恍惚原来,康熙真的走了,真的离开了他们。
这么多年,说没完全将康熙当做父亲,那不可能。
康熙虽多疑,但他给予了石静娴多年的宠爱,教会了石静娴很多道理。
于大清,他是位合格的君主。
于石静娴,胤?他的这些孩子来说,他是位慈父。
第二天,康熙帝的灵柩在京中各寺庙的丧钟声中,由石静娴为首的子孙们扶灵回京。
在京诸寺观各声钟三万杵,紫禁城丧钟八十一声。
皇帝驾崩紫禁城也才敲钟45下,示意九五之尊。
而弘煦给了康熙最高规格,九九八十一声丧钟。
所有沿街而居的官民都自发戴孝,跪送康熙帝。
“恭送无上皇…”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
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40年。
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权臣鳌拜,开始真正亲政,九年,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制度,颁布《圣谕十六条》。
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澎湖海战,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
二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标榜仁政,笼络汉族士人,发展经济。
开设初学堂,为日后义务教育奠定基础。
造出第一艘战舰,并亲自题名:定远号。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
终年67岁。庙号圣祖,累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番外:康熙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