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主。
但皇上既然开了这个口,就表示这件事已经不容他们做什么选择?
要么就是完全与大清作对。
要么就是归附。
能有资格到京中向新皇朝贺的都是蒙古各部的当家掌权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石静娴选择今天开口的原因。
掌权人都在这儿,也别说什么回部落去考虑考虑,他们要先考虑,不答应还能不能回到蒙古。
从石静娴开口说归顺的事起,她就注意到策棱目光有些直,甚至都不敢和她对视。
要知道一个人的情绪最容易从眼神中流露出来。
搞得她刚开始还以为策棱起了什么反心。
结果等到后面她说到蒙古权贵也能可以娶汉族女时,她就看到策棱眸光一亮。
石静娴也终于知道策棱在看什么了。
策棱的视线一直放在刘嫔身上。
策棱心里此时想的却是归顺大清也好,不归顺也好,那终归就是个名头。
就算不归附大清,蒙古各部那不也是该进贡进贡,该听命听命么?
清朝廷打仗的时候也该出兵出兵。
就跟个镇守边关随叫随到还没月俸的老妈子似的。
甚至就连他身边儿用的一些亲卫,粮饷,月俸都是他的部落自掏腰包。
部落和部落之间有摩擦,只要不闹得太过分,朝廷也都是袖手旁观。
毕竟都是跟朝廷比较友好的部落。
朝廷也不能真正的做到偏帮谁。
至于权柄什么的,没看科尔沁的王爷也没少什么。
编入朝廷后,爵位世袭罔替不说,他日后的子女若是有出息。
兴许还能搞个一门双亲王。
还有就像大清皇帝所说,日后他们当了王爷,就不是再管着部落那些一亩三分地。
他们也可以参与到国家大事。
最要紧的是策棱看着坐在皇后身后的刘嫔。
不管实在的好处是不是同以前一样,但称呼上肯定是没有以前威风。
他想着归附朝廷也不是不行,但总不能白白归附吧?
得有点儿好处才是真。
他手掌轻轻抚了抚揣在胸口的位置,那里揣着一张手帕。
皇帝的原配,他自然是不敢肖想的。
但一个嫔妃,还是个无子的。
皇上应该不能这么吝啬吧?
毕竟清世祖(顺治)当初的原配。被降为静妃后不也是被科尔沁的吴克善亲王接回了蒙古再嫁吗?
(史料记载,专家推测,双重结论,静妃因为有强大的娘家,所以被吴克善,静妃的阿玛接回蒙古了。)
若是能将刘嫔娶回来给他做大福晋。
归附朝廷那就是双喜临门,倒也没那么难以接受。
石静娴看着策棱那样,转头对着胤?和刘嫔说道:“你带着嫔妃们先回去养养伤,想吃什么去御膳房叫,不用在这陪着这群臭男人在这坐着。”
她怕策棱惦记刘嫔,到时候记恨刘嫔伤了她,再报复刘嫔就不好了。
第458章 永不和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