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零九章 分族科举[2/2页]

清穿太子妃:和废太子互换身体 迢迢不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生三年考上的有很多,几十岁,几十年的都考不上的,也一抓一大把。
      这次科考前三甲均为汉人,让这些八旗子弟感受到了危机。
      毕竟他们家族子弟是可以萌荫入仕,但想要当大官,而不是七八品的晃悠,也是需要走科举的,或在军队摸爬滚打两三年,才能往上爬。
      至于中学堂和大学堂,现在还没开设,自然是没有商定。
      不过各地反应都不错的初学堂,倒是明年可以看一看成果,若是岁考成绩不错,那就可以全面推广初学堂。
      可随后,康熙又颁布一条政令,让在场的大臣都有些惊愕。
      “日后科举分两榜,一榜为汉,一榜为满蒙。”
      康熙看向朝中大臣缓缓说道:“日后满蒙学子依据科举排名下放到宗人府,理藩院各部。”
      也就是说,康熙准备重用汉臣了,而朝廷也会将更多的机会留给汉臣。
      只有那些汉臣进不去,掌管皇家宗室的部门,才是那些满蒙子弟的官职。
      “若是汉臣人数不足,才学能力不足,则在满蒙学子中择优而取。”
      石静娴环顾朝堂,这则政令一出,日后朝堂世上,再也不是满蒙八旗子弟的一言堂了。
      到时候会有更多的汉人走进朝堂,真正的和八旗子弟抗衡,让朝堂上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而不是说一人启奏,所有姻亲不是跟着从奏就是持默认态度,将皇上架在那里。
      日后的科考,满人和满人争,汉人和汉人争,八旗子弟再也无法依托家族带来的便利,妄想将汉人子弟挤下去。
      无法联合,便成了对手。
      (这个是历史上康熙做的决定,不是我杜撰的,我只是改编一下:直接罢黜八旗子弟的科考,毕竟八旗子弟想要入仕机会很多,就没必要再和汉臣抢科举的机会了,这也是为后期朝堂上有近乎一半的汉臣打下了基础。)
      朝堂的大臣们一个个都不太高兴,这说明日后官职衙门都要按照满汉划分。
      而满人八旗子弟居然成了汉族子弟的替补!
      还好六部尚书等诸多职务都共设满汉两职。
      同大臣们一样不开心的,还有温宪公主。
      自从接到了皇上的口谕,十分生气但又无可奈何。
      只能再次把这仇再次记在了太子和太子妃的身上。
      不让进宫,她便在外面三五不时的耍着公主的威风,时不时的款待各种朝臣夫人,不是去这个宗室家里坐坐,就是去那个大臣家里坐坐。
      走的时候便收取一堆的好处和礼物,大摇大摆的回到驿馆。
      要么就是去恪静或者端敬公主府,一呆就是一天。
      不是和端敬说羡慕她能被皇阿玛接回来,被几个兄弟爱护让人羡慕,就是说她二嫁,让人感叹。
      端敬性子柔弱,从小的生活让她变得敢怒不敢言,即便是被这个妹妹戳了伤口,掀了伤疤,也只能温温柔柔的笑着。
      等人走了,不是暗自伤神的流泪,就是沉默寡言。
      除了刺激端敬,温宪还去恪静公主府,进门就像进自己家一样。
      “当初这府邸还是皇阿玛和额娘派人按照我的喜好给我督造的呢。”
      温宪看着恪静公主府,心中的怨气,怒气齐齐涌上心头。

第三百零九章 分族科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