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觉得若是学子们身上背负着这样的污名,那就是对这么多年来寒窗苦读的不尊重,倒不如重新考一次,证明实力。
康熙点了点头,等老三回去,又去问老四。
石静娴终于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康熙很少在朝堂上这么重视儿子们的看法,尤其是挨个的询问看法,想法。
老四胤?站出来,和石静娴一样的说辞。
“儿臣认为,若是这次落榜学子闹事,朝廷开了先河重考,那下次落榜学子心中不忿,再次闹事,是不是朝廷还要再重考?”
康熙问了老四过后,又问了其余几个阿哥,一直到老十结束。
除了老八和石静娴有不一样的看法,说朝廷要注重百姓的想法,重新考试之外,其余人都是一句话。
“儿臣觉得太子所言甚是。”
让康熙不禁皱着眉,摇摇头,这几个儿子,真是,没想法,木头脑袋,就知道捡现成的用。
问完了阿哥们,康熙看向朝臣,此时大家卷子已经快速的传阅一遍。
乡试的题目,还没难到让他们需要反复斟酌的程度。
于是大家很快看了一遍后,得出的结论便是这次的科举,并没有舞弊。
榜单上的学子,确确实实是有真本事的!
“来人,将卷子都裁掉名字,将所有人的文章和策论都重新粘贴到榜单上,请人评鉴。”
康熙顿了顿,看向跪在地上的两位考官。
“若是还有人不服,那就重新开考,若是榜上还未有名,便剥夺功名,终身不得考取功名!”
“皇上圣明!”
下了朝,立刻就有人将裁去名字的卷子贴在了皇榜之上。
又请了大儒和翰林院的学士们,当街为百姓和众多学子讲解。
乡试文章没有正确答案,但谁写的好,谁写的有用,经过大儒和翰林院的官员们,用白话翻译一遍。
就是不识字的老百姓也知道怎么回事了。
倒是还有那种不服不忿的,觉得这些官员们,官官相护的落榜学子。
“谁知道你们是不是故意的!我还觉得我也写的不错!为什么不录取?”
“就是!我也觉得写的不错,他们写的也就那样,照本宣科罢了!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
站在皇榜下,给百姓讲解的官员们听到人群中的反对的声,都要笑了好么?
有多少写的都跑题了,还照本宣科,人家能照本宣科也是本事!
就比如人家问你现在人口多,粮食少,怎么办?
你回答那是因为不下雨,怎么才能下雨呢?就得看钦天监,然后钦天监是干什么的。
跑题跑的拽都拽不回来了,你还说你写的不错?
“稍安勿躁,皇上特准吾等出来为百姓为学子讲解试卷,若是你们觉得试卷写的不错,可评优等,便留下名字。”
官员们话音一转:“留下名字的人,将会和本期乡试中榜之人,重新拟定题目择日重考。”
话说到这,人群中已经开始有人跃跃欲试。
反正就是重新考一次,考上了,皆大欢喜。
考不上,考不上就考不上呗,多一次机会,多好!
第二百六十八章 公开卷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