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怕楼中月尴尬,便让他和贺巡一起过来。
楼中月愣了片刻,解释道:“贺公子忽然被礼部的人叫走,说是有些急事要处理,让我们不要等他了。”
王晚吟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于是一同逛灯会的便只有他们四人。
长街熙熙攘攘,男男女女结伴同行,几人走走看看,走到了猜灯谜的摊贩前。
“‘盲人摸象?这是什么啊……”王晚吟看着灯笼上的字,一时想不出答案。
“不识大体。”柳依然轻声念出了答案。
那老板眯着眼一笑:“这位姑娘答对了,这是您的灯笼,来,拿好咯!”
柳依然唇角一勾,接过了那只兔子样式的灯笼,便听见那老板接着说道:
“姑娘冰雪聪明,猜对了这道灯谜,我再给您一个优惠如何?旁边这只灯笼原价二十文钱,您只需要十五文便能买下,您意下如何?”
“挺会做生意啊老板。”柳依然笑着递过去十五文钱,将旁边的灯笼也拿了过来。
王晚吟眼巴巴的看着她,却见柳依然笑着看了她一眼,故意将手里的灯笼交到了李舒宁手里。
“公主,哝。”
李舒宁也怀了逗弄她的心思,配合的接了过来。
随后,她扫了一眼各个灯笼的灯谜,便偏过头去,轻声问着身后乖巧的绿枝:“想要吗?”
虽说这小丫头有时候没大没小的,但她总记着自己的身份,并不会恃宠而骄,更不会主动向她索要什么,除非她主动去问。
忠心护主又有分寸,所以她总乐意惯着她。
绿枝微微一愣,像是没想到公主还会回过头来问自己,便用力点了点头:“想!”
她的眼亮晶晶的,满是对花灯的渴望。
“想要个什么样式的?”李舒宁笑吟吟地问道。
绿枝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和满足:“只要是公主给的,不管是什么花灯奴婢都喜欢!”
李舒宁轻笑一声,便轻松的念出了其中一个灯谜的谜底:“单方告别,一面之词(辞)。”
然后她从老板手中接过了灯笼,递给了身后的人。
绿枝格外欣喜的接了过来,忍不住去和一边的长安炫耀:“你瞧,公主给我赢的灯笼!”
王晚吟看了一眼长安,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扁扁嘴,心里有些酸楚。
她还以为,公主和柳依然会为她赢灯笼呢,没想到在她们二人心里,她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个。
“同甘共苦。”
楼中月看着挂在上面的灯笼,忽然念出了其中一个灯谜的谜底。
蜜饯黄连——同甘共苦。
“哎呦,对了,这位公子也猜对了。”老板弯着眉眼将那只蝴蝶灯笼递给了他,正欲说什么,楼中月便将十五文钱递了过去。
“再买一只。”
“好嘞!您拿好!”
于是他的手中就有了两只一模一样的蝴蝶灯笼。
王晚吟看着他们三个,神情更加沮丧委屈了。
他们都有,唯独她没有,楼中月甚至还有两个。
李舒宁看到她的神情似乎真的有些不高兴,开口想要说些什么,却被柳依然扯了扯袖子,二人对视一眼,她便心领神会的笑了。
楼中月一手一个蝴蝶灯笼,将其中一个递向王晚吟。
“蝴蝶,可以吗?”
她有些不知所措的绞了绞自己的衣角,心中有些复杂。
她大概是鬼迷心窍了,他的声音明明冷冷淡淡,她却从中听出了几分温柔的意味。
他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给她灯笼?而且两只灯笼还是一模一样的。
他是真的喜爱她吗?还是想利用她做些别的事?
“这里没有兔子灯笼了,你若不喜欢蝴蝶,我们便换个地方找找看。”见她迟迟不接,面上还带着纠结的神色,楼中月便又开了口。
王晚吟心跳的厉害,自己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便想向她们两个求助。
只是柳依然不知何时拉着李舒宁走到了人群的另一边,看见她的目光看过来,她还冲她比着口型,指了指楼中月。
李舒宁也在对她说着唇语。
她们一个说“接”,一个说“喜欢就接”。
于是王晚吟懵懵懂懂的便接了过来,有些不自然的说到:“谢谢……我喜欢的。”
送什么灯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送的人是他,他送的东西她都会喜欢的。
李舒宁和柳依然看着二人之间的情感涌动,便悄无声息地没入了人群。
“哎,人呢?”
王晚吟接过灯笼,再向人群对面看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了其余几人的身影。
“你不怕那个楼中月真的居心叵测?”柳依然用胳膊肘轻轻撞了撞身边的人,笑着问道。
“楼中月的背景和目的我自会调查,今夜便让晚吟玩得开心吧,一切等查明之后再说。”李舒宁笑着说道。
柳依然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二人挽着彼此的手臂,挤在人群中缓慢移动着,一直走到桥边,人群才稀落了些。
她们走上了桥,轻轻依靠在桥边。
“单看京城上元节的盛况,还真是想不到大襄如今的处境。”柳依然看着眼前繁华而热闹的景象,感慨地说出了这样一句。
而李舒宁只是笑,她的视线轻轻地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低声道:“今年京城各处都铆足了劲举办活动,听说是上头拨了款,东厂亲自派人盯着落实的。”
江城水患疫病刚平,梁毅毒害皇室之案余波未歇,皇上又斩了深受百姓爱戴的大理寺卿,民间还传出那样大逆不道的歌谣,时局其实是动荡不安的。
李舒宁对皇上这次的举动倒是很理解。
越是动荡不安的时刻,朝廷就越要作出普天同庆的样子,将上元节办得热热闹闹,以安定人心,对外呈现出大国繁荣依旧的表象。
但不能只是这样。
若无变革,这便只是自欺欺人,终归是治标不治本。
第67章 六十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