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乱的场面,不知心中在想些什么。
      说来奇怪,刺客们人数众多,却还是很快就落了下风,没过多久便在一声哨响之后训练有素的逃离了现场,留下了一片狼藉的场地。
      宾客们逐渐恢复了镇定,这时他们才注意到保护圈之外的李舒宁。
      “公……公主……”一官员的家眷长大了眼睛,惊恐的指着李舒宁,仿佛看见了什么怪物似的,而她才刚说了几个字,一旁的官员便死死地捂住了她的嘴。
      “郑阁老!郑阁老!”
      这时不知又有谁发现,平日里对皇上和她最有意见,最爱指手画脚的老臣也死在了血泊之中,大概是刚才被刺客所杀。
      逐渐脱离恐慌的众人环顾四周,却发现周身间隔数米便有朝廷重臣的尸体倒在地上。
      家眷们哭着喊着扑向自己的家人,而剩下的官员们茫然又惊恐地看着倒在地上的同僚,一时哀嚎声四起,又是一片混乱。
      “刺客已经走了,大家稍安勿躁。”
      她的声音并不大,只是她一说话,四周的人立即便安静了下来。
      李舒宁环视四周,周围的人们无不是害怕又畏惧地看着她。
      她的嘴角却忽然勾起了一丝淡淡的笑意,平静的声音像是普通的寒暄一般:
      “宫宴遇刺,多个官员不慎殒命,张首辅也不慎被刺客所杀。大家……都看到了吧?”
      她说这番话的时候,手上提着的剑还在滴答滴答地往下滴着血,身上华美的宫装也被溅上了血迹,看上去有些诡异。
      刚刚才拒绝罢官,拒绝去江南养老的张首辅,此时已经变成了死人倒在了地上。
      ……仿佛这就是忤逆长公主的代价。
      四周一片寂静,朝臣们惊恐又安静的看着昔日养尊处优的长公主,今日仿佛是第一次认识她一般,内心只有无尽的震撼和惊恐。
      ——她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女子,才十七岁,她的手上便沾了血,亲手杀了个人!
      如此狠戾残暴,还有什么是她不敢做的?
      过去反对过李舒宁,和她唱过反调的官员忽然感到阵阵心慌,不禁开始担心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
      就在这时,有一个胆小的官员从角落处手脚并用的爬了出来,伏在地上高声说道:“臣……臣看到了!张首辅,张首辅的确是死于刺客之手!”
      那人信誓旦旦,言之凿凿,仿佛是他亲眼所见一般。
      明明李舒宁就站在张首辅的尸体旁,手上还提着那把带血的剑。
      他此言一出,四周又死寂了片刻,便冒出了接二连三的声音。
      “对!臣也看到了!”
      “臣也是!”
      “臣也看到了!”
      “臣也是!”
      ……
      一时之间,朝臣纷纷跪在地上,此起彼伏地说起了这样的假话,他们伏在地上,发自内心地开始害怕,开始敬畏。
      他们如今才意识到,昭容长公主并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李舒宁扔下手中的长剑,面上淡然而平静,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看着跪了一地的大臣,一颗提起来的心终于放了下去。
      “阿……阿姐。”李疏云不知何时从包围圈走了出来,他走到李舒宁身边,轻轻牵起了她的手,当他握住她的手时,眸中微微有些诧异。
      李舒宁看着他有些害怕的样子,一把将他拉到了自己的身后。
      或许是她的表情太过镇定,几乎无人看到,方才无论是她杀人的时候,还是她说话的时候,她的手一直在颤抖,而李疏云握住她手的时候,才发现她的手竟是如此冰凉。
      ——她刚刚,也在害怕。
      毕竟,她也才十七岁而已。
      这场宫宴刺杀,死了许多朝廷重臣,要么是心有野心,意图不轨的,要么是经常在朝堂上反对公主政见的人,朝廷上的势力以这种血腥而残暴的方式被洗牌,那些反对的声音此时消散的无影无踪。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场血色的宫宴犹如一阵阴云,笼罩在每一个大臣的心里。
      后来朝堂肃清,小皇帝在朝堂上逐渐有了话语权,李舒宁才一步一步将手中的权力放了回去,渐渐隐没于他身后。
      她交付兵权那日,轻轻地抚摸着手里的兵符,低声道:“从今往后,我便不再插手任何政务了,遇到任何困难,你都要学着自己处理。”
      她将手里握着的兵符,郑重地交到了他的手中。
      “我不会让阿姐失望的。”李疏云看着她,眼中尽是认真。
      自那之后,李舒宁便再没上过朝,也没再关注过任何朝堂上的事,将一切都交还给了皇上。
      作为曾经坐在珠帘之后指点江山的长公主,她不是没有动过更进一步的想法。
      可她的心中一直记得父皇临死前说的话,只能亲自掐灭了自己的野心,成日窝在公主府里,当她纨绔荒唐的长公主。
      她寄情于美人,后来在山间偶遇正在沐浴的梁家嫡子,将自己给赔了进去,变成了天地间的孤魂野鬼,困在梁毅的将军府里不得往生,直到陆昭为她报仇,魂魄才得了自由。
      陆昭殉情之后,她彻底没了桎梏,漫无目的地在这人世间游荡。
      她看着李疏云逐渐变成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他忘记陆昭临终前的交代,不仅信重东厂,甚至开始滥杀无辜,治下的手段也越来越残忍狠辣。
      她看着大襄的百姓忍受着人间疾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无法解脱。
      后来,敌国联军踏破了大襄的城门,在她的故土上烧杀抢掠,而积弊已久的帝国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一座座城池接二连三的沦陷,战败的讯息不断从前线传来。
      直到最后那天,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响起了战败的鸣音。
      曾经被父皇寄予厚望的王储,如今身为九五之尊的白发帝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无能为力。
      最终他站在了城墙之上,一跃而下,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这个国家殉了葬,结束了这荒唐的一切。
      从此以后,世间再无大襄。
      李舒宁不喜欢这个结局。
      她不禁在想,若是当初父皇临终前对她说的是另外一番话,若是她不曾被血缘所困,不曾交出兵权,而是放任野心疯长,将他取而代之呢。
      最后的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

第46章 四十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