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样子,忽然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笑容,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说道:“你有空就去本宫府上跟文渊走动走动,和他搞好关系,毕竟以后要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到时候……别让本宫难做。”
梁毅这种狗东西,当然不配进她的公主府。
但她就是故意说出这番话刺激梁毅的,看着他面如菜色,李舒宁愉悦的勾了勾唇。
果然,看这狗东西难受,她心里就爽快了许多。
临走的时候,李舒宁还不忘回头问了梁毅一句:“你若愿意今晚就过去见他也行,你这个做哥哥的,总应该大度些,拿出该有的样子。”
天底下除了他,哪个男的需要忍受自己的未婚妻在成婚前就有了别的男人?
从她口中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像刀子似的直戳梁毅心口,偏偏他顾忌利益,并不敢和她真的闹起来,只能强忍着火气,摇着头拒绝道:“臣今夜还有事要处理,就不去了。”
李舒宁点点头,提着裙子上了马车。
回去之后,宴会已然散去。
“真可惜,还是晚了一步。”绿枝跟在李舒宁身后,惋惜的说道。
“有什么好可惜的。”李舒宁神色淡淡地看着空空的院子,神情有些许恍惚。
府中四周都贴着喜字,入目可见尽是些喜庆的红色,可实际上却并没有人为此感到开心。
即便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长公主,她还是有那么多身不由己。
然后她听到绿枝接她刚才的话:“公主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不想让赵公子那么难堪的吧?否则刚才也不会那么急着走了。”
李舒宁沉默着不说话,算是默认了。
她刚才那么想走,一部分是因为不想看见梁毅,另一部分,自然是因为赵文渊。
他被封为侍君,本就没那么风光,更何况她白天一天都没有在公主府现身,众人对她的态度想来也已经摸清了。
“这是他自己选的路,结果也应当由他自己承受。”李舒宁说完之后,轻轻叹了口气。
“公主今夜要去文园吗?”
文园是赵文渊住的地方,是公主府很偏的一处院落,地方是他自己选的。
李舒宁遥遥的看了一眼偏远的一处,摇了摇头:“太远了,不去了。”
倘若陆昭知道她不仅封了侍君,还夜宿在他院子里,不知该发什么样的疯了。况且,这件事她本就没有想好要怎么跟他说。
李舒宁抬步走向书房,却在半路看见了一身红袍的赵文渊。
他生的极白,五官有几分阴柔秀气,却并不女气,今夜这一身红袍更衬得他精致俊俏。
册封侍君,公主是不用换喜服的,所以李舒宁此时只是穿了件水蓝色长裙。
“公主。”他看见她之后,眼睛便亮了起来。李舒宁注意到他的眼下有着淡淡的青黑,想来是最近几日都没有睡好。
“你回去吧,今夜本宫宿在宁园。”
宁园是她自己的院子。
赵文渊神情低落沮丧,却并不打算离开,他似乎还有什么事要讲。
“公主不喜欢我,我都知道。文渊不求公主垂怜,只求公主日后待我如往常就好,别躲着我。”他向前走了几步,离她近了些,李舒宁这才看清他脸上的泪痕。
这几日,他几乎都没怎么见到她,每每去寻她,长安总说她有事出去了。
“你怎么会这么想?”
李舒宁抬手用自己的袖子给他擦了擦脸,淡淡道:“你代本宫经营报社,是本宫的得力干将,本宫怎么会躲着你?”
孰轻孰重,她自然是分得清的。
不管她和赵文渊有什么感情纠葛,他都是她极重要的下属,事关正事,她当然不会因为个人情绪就避着他。
赵文渊愣了愣,心仿佛被酸水泡过了一般,有几分艰涩,随即又是失落。
这种小事,当然影响不到她,是他多想了。
“回去吧,早点睡,明天去趟报社,瞧瞧新来的那些主笔写的如何。”
她拍了拍他的肩,确实如往常一般,只是将他当成自己的下属。
“……是。”
赵文渊垂下头,应了一声。
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偏远的文园,拆开了赵家那边寄过来的信。
“少爷,家主那边发了好大的火……”赵家送信的小厮这样说道。
赵家离京城那么远,有三五日的日程,这么算起来,赵家家主是在知道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就给他写了信。
他将信展开,从这凌利又潦草的笔迹便能看出写信的人心情很糟糕。
赵猛在信中大骂他鬼迷心窍,为美色昏了头,拱手葬送赵家家业,并斥责他自私自利,不为家族考虑。
“可我早就说过了,他可以另择继承人,是他将赵家交给我,任由我处置的。”
赵文渊将信收好,对着蜡烛点燃。
他的确是自私自利,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可这选择的能力,难道不是他们亲手递给他的吗。
他若从头到尾只是公主身边的暗卫之一,即便是生了这样见不得人的心思,也不会做什么的。
烛光照耀下,他黑漆漆的眼眸折射出幽深的火光:
“公主说我是白费心机……可若我不费这种心机,她恐怕永远也不会将我留在身边。”
如果不是他耍了心机,借着赵家独子的身份给自己谋了一个名分,他恐怕终其一生,都不会和公主有什么进展。
这封信里,除却那些骂他的话,还提到了赵家家主赵猛对于李舒宁的看法。
之前李舒宁下江南的时候和赵家打过一段时间交道,又因为赵文渊的关系和他们关系尚可,因此赵猛对她也有一定的了解。
什么风流纨绔,行事放荡,嚣张跋扈,总之,并不适合当赵文渊妻子。
更何况赵文渊还只是个侍君,将来是要和别人分享她的。
赵文渊烧尽了那封信,看向家里的小厮。
“你回去告诉父亲,我入了公主府,便是与公主站在了一起。此生今后,我们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不论公主做了什么,我和赵家,都须坚定不移的站在昭容长公主身后。”
第21章 册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