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泰宁帝面色沉沉,朱相亦不肯退让,眼见着陷入了僵局,夹在中间的吴守忠适时开了口:
      “陛下与朱相有所不知,据臣的了解,裴庶常祖籍并非信州,而是湖州。”
      此话一出,朱相立刻转眸望向吴守忠,吴守忠却拱手继续道:
      “裴庶常有个堂妹名李佩,臣的小女儿曾在湖州清修过三年,时常与她讨论佛法,关系十分要好,故而臣才知晓一二。”
      “湖州......”泰宁帝心中微动,脸上的怀念一闪而逝,“如此一来,去葛州的确不妥,还是扬州更妥当些。”
      朱相脸色微敛,“似裴庶常这样的人才,当充国之大用,还是去葛州一展宏图得宜。”
      见君臣又陷入争执,吴守忠再一次充当了和事佬:
      “除去葛州外,蜀地的灾情也尤为严重......”
      蜀地?
      夹在扬州与葛州之间,距离京城更有十万八千里。
      蜀道之难......好啊,真是个好地方。
      朱相暗讽一声,垂下眼皮不再作声。
      对此,泰宁帝也选择了默许,就这样,裴信被拟定为蜀地钦使,带着一应赈灾物资,不日便要出发前往蜀地。
      解决了裴信的事,朱相不便多留,随着内侍的搀扶坐上步辇,然后在泰宁帝不辨喜怒的目光中安然离去。
      殿中只剩下了君臣二人,泰宁帝忽然一声长叹,“吴卿,案牍劳形,随朕去御花园走走吧。”
      吴守忠唯有从善如流。
      御花园里,点点腊梅开得正盛,幽香随风扑面恍如梅妃临空起舞。
      许是被景色感染,泰宁帝一扫阴霾,露出些许笑意,与落后半步姿态恭敬的吴守忠闲闲话着家常。
      两人边踱步边聊,在泰宁帝刻意的引导下,话题很快便偏到了吴三娘身上。
      “朕听说爱卿家的小女郎办了几间书肆?”
      “回官家的话,是,小女最爱话本子,不成体统,臣也曾教导过许多回,见她不曾沾过杂书这才作罢。”
      泰宁帝瞥着吴守忠一脸的笑,哼了一声:
      “吴卿,不是朕说,看你这模样,可不像是能狠下心教孩子的。”
      提起教孩子,吴守忠是真惆怅了,脸上的笑容也跟着苦涩了几分:
      “臣的次子在兵部犯了错,都是臣教导无方,多谢官家宽厚,臣心中有愧。”
      “他如今被外调出京,也算得到了惩罚,到底没酿成大错,兵部有爱卿,朕无有不安。”泰宁帝边走边欣赏着景致,似乎并不将吴守忠的话放在心上。
      吴守忠却没敢掉以轻心,紧跟泰宁帝的步伐,沉声道:
      “官家仁慈,臣不敢放肆,方才听朱相提起葛州,臣想着既然这人选不好定,不如叫臣的次子将功抵过,官家以为如何?”
      “葛州临近西寰,可远得很呐。”泰宁帝驻足梅树边,随口道,“爱卿舍得?”
      吴守忠咬咬牙,十根手指有长短,何况阿璋犯下大错,自然无法再留在兵部,葛州虽远,可只要他还在中枢,便还有回京的机会。喜欢三娘子今天躺平了吗?请大家收藏:

第223章 鹬蚌相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