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记者晚上的时候跟肖家的人聊了一下,连孩子都没有放过。
等到第二天又到屯子里走访了一圈。
一天下来就是听各种的人,讲各种和俞家相关的故事。
其中被提及最多的,当然是俞里里。
反而考了状元的俞红美,大家了解的都不多。
还是大娘大嫂们去俞家缝衣服做鞋,或者借缝纫机的时候,才有机会和俞红美聊聊天。
只知道她长得好看,手工活不错,听说以前念书的时候学习就好,再多的就不太知道了!
跟俞红美相关的唯一的一个八卦,大约就是学校里欺负她的同学一直追到十八里屯来。
不过说到这件事的时候,屯人讲的都是大伙儿非常团结,众人齐心。
每个人都说的好像自己在当时出了大力一般。
可当徐记者问到原因,一个个就全都装听不懂了!
倒不是不想说,主要是大家也没有搞清楚原因。
而且那伙人在大队部关了好几天,最后还赔了钱,从这个角度上说,应该就是单纯的欺负人而已……
徐记者也没有往深里探索,打架的事有什么好说的!
哪个屯子不打架?
他听了一耳朵,分析了一下,没发现太大的价值,便接着溜达去了。
溜达了一整天之后,他晚上在俞家留的饭。
他已经有了很多准备,现在就是想要跟俞家的人聊一聊。
最先聊的当然是俞里里,这也是对当家人的尊重。
肖根生和张长龙就陪在一边听着,时不时溜个缝。
煤油灯一直点着,屋里面徐记者越是聊就越是觉得遗憾。
俞红霞本身的生活,就是一段充满戏剧性的悲剧人生,其中跟家庭、跟婚姻相关的思考已经很多。
而俞里里的这些年,更是在逆境之中寻找出路,最后终于达成了众人眼中的成功。
她离婚,独自带着三个女儿生活,开始写作,又为屯子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到了这时候,还能以三十三岁的年龄考出了全县第二,全市第二,全省第三的成绩。
而且这不过一分之差,可能就只是差了一道小题而已!
徐记者不敢想象这样的人如果成为省状元,最后出来的专访得有多绚烂。
可惜……
就差这一分!
俞里里看着对方那心碎又肉疼的表情,大致猜到了徐记者心中所想。
不过,她可是半点都不遗憾,甚至还万分庆幸。
她数学满分,语文分数也很高,这两科比俞红美高了一些。
奈何其它科目上有了一些小问题。
因为教材版本和个人经历的关系,一到稍稍开放些的题目,俞里里就会下意识的多想。
多年投稿经历,让她过于敏感,想太多了就容易和正确结果出现偏差。
所以有些科目就落后了一点,这样一来,俞红美的总分就超过了她。
虽然在别人看来,没能得到这个所谓的状元有些遗憾。
但在俞里里看来,这样才是刚刚好。
她不希望别人把俞红霞的过往经历和她综合在一起。
对方走过的人生,应该带着俞红霞本人的痕迹,而不是成为俞里里先抑后扬的人生轨迹之中,最不堪的一部分。
而且,她也不希望被人塑造成一个刻板的形象。
人们最爱的两件事,莫过于造神和屠神。
她不是个完人,无法在众人的审视下生活。
俞里里已经受够了那种被人推到台前,又被裹挟着坠落的日子。
别人觉得这一分是她时运不济,她却觉得这一分差的刚刚好。
徐记者之后又在十八里屯停留了一天,仔细了解了一些屯子的过往和故事,努力找到了这里和别处与众不同的地方。
等到素材收拾妥当之后,他又给屯人拍了一些照片,还答应等回去以后洗好了寄回来。
只这一点,就足够一辈子没照过照片的屯人们夹道相送了!
徐记者心满意足的离开,觉得自己手里现有的素材应该差不多了。
只是他没想到,他前脚一走,俞红美后脚就收到了京大建筑系的录取通知书,而徐记者与通知书就差了一步。
没过几天,俞里里的通知书也到了,她考的是农大的生
第323章 就差一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