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听古长青这么说,杨正刚说道:“是是是,堂主说的对!这环境卫生确实是太差了,确实应该改善,这街道和两边房屋也确实应该修修,可是处理这些事情需要不少钱,光靠我们秋舵收到的钱怕是不够?
何况我们只是帮会势力,可不是朝廷衙门,难道我们还要倒贴钱财做这些事情吗?”
确实这些事情本来是衙门该处理的,可是衙门的老爷才不会管西城贫民窟的死活。在这种阶层分明的世界,住贫民窟就是下等人,死了也是活该。
这贫民窟的形成其实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在灾荒之年,城外的百姓难免有逃荒之时,遇到这种情况,衙门不处理不行,如果饿死人太多,最后皇朝气运会受损,导致妖孽丛生,不一定就会出现不可抗拒的鬼物,到时候全城的人都要倒霉。
所以这个世界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就是遇到灾荒之年,没人敢动赈灾的钱粮,也没有衙门敢不救济灾民。
而贫民窟就是为了救济灾民而形成的,从开始的一小片灾民区,慢慢形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只是衙门就算是再救济灾民,也只是不想看到大面积死人的情况,能让你有片瓦遮身,不至于冻死,能让你有点米汤糊口,不至于饿死,这就不错了,其他的衙门怎么可能会管。
经过千百年发展,几乎每个城里都有贫民窟,都和三江城这西城区差不多,都是帮会势力的温床。
三江城这西城区形成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帮会势力,这些帮会势力做的好点的,心不太黑的,就少收取一点保护费,对贫苦百姓和善一点,也就最多这样了。
但是像古长青这样,收取的保护费居然又投入到改善环境卫生,改善大家居住条件,那倒是真没有。
以前有人就是受不了每天生活在臭气熏天的环境,他也只会改善自己居住的那条街道,钱财也基本上找那些有钱的商家出。
就像是杨正刚说的,毕竟是帮会势力,不是开善堂的,哪里能倒贴钱财?
可是古长青不这样想,三江城发展这么久,城里人口不少,那其他几个城区可算是寸土寸金,就是一间普通的住房,价值都是西城区十几倍。
如果把西城区改造改造,环境卫生整治整治,肯定能吸引不少人过来居住,就像猛虎堂最开始的那三个坊市,现在的房屋价值就比以前增加了几倍。
古长青改造的时候确实付出不少,可是改造之后,落到他手里的住房可不少,可没少挣钱,毕竟房地产行业就是暴利行业。
听杨正刚抱怨,古长青直接说道:“钱不够就一点一点改善,我没指望过秋舵能带给堂口多大的利益,我可以给秋舵半年时间,这半年秋舵都不用上交份子钱,这钱全部用于改善环境,改善居住条件。
杨舵主,这样应该没问题吧?”
古长青最后一句话语气可不对,带着一股浓浓的严厉,杨正刚这人察言观色的本事不错,知道古长青怕是动怒了,他不敢再说什么,只能点头答应下来。
去过秋舵之后,第二天古长青继续巡街,这次去的是夏舵。
夏舵是张若云负责,几天前古长青的一番敲打,让张若云损失不小,吐出了费尽心机建立起来的车行,这次古长青要查看夏舵地盘上的情况,张若云不敢怠慢,跟着古长青去了夏舵。
夏舵的环境卫生整治的还不错,夏舵管理的四个坊市虽然现在还达不到布衣坊那种干净程度,但是也算是初建成效。
这次古长青没有带一大帮人,就他和张若云两人。
夏舵几个坊市原本居住的人大部分都是劳工苦力,不是在城里干苦力活,就是在城外码头扛大包。
因为和三江会闹翻了,城外码头扛大包的事已经没了,古长青不得不为他们另谋出路,所以有了开车行的打算。
但是车行用人太少,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古长青让夏舵成立了人力中介市场,让劳工登记,然后由猛虎堂给他们安排活计。
这事原来夏舵的舵主还做的不错,不是他为了讨好张若云,低价压迫别人帮张若云车行拉黄包车,古长青还真不想换他。
现在夏舵的人力中介市场已经上了正轨,有了点名声,这导致古长青地盘上百分之六十的劳工苦力都往夏舵跑,这些人都在中介市场登记,等着猛虎堂给安排工作。
第119章 巡视分舵[2/2页]